抽骨髓对身体的危害
抽骨髓通常指骨髓穿刺检查,在规范操作下对身体的危害较小,可能出现局部疼痛、出血或感染等短期不适,但严重并发症罕见。
骨髓穿刺是血液科常用的诊断手段,操作时医生会严格消毒并局部麻醉,穿刺后按压止血。多数人仅感到短暂胀痛,1-2天可缓解,穿刺点可能出现轻微淤青。极少数情况下可能因患者凝血功能异常导致出血量增加,或消毒不彻底引发局部感染,需及时处理。操作过程中若损伤神经可能引起短暂麻木,但现代穿刺技术已大幅降低此类风险。
特殊人群需额外注意,如严重骨质疏松者可能增加穿刺难度,血小板严重减少者出血风险略高。免疫功能低下患者需加强术后观察,但规范医疗环境下上述情况均可控。骨髓穿刺不会影响造血功能,抽取的骨髓量仅占人体总量极小比例,机体可快速代偿补充。
骨髓穿刺后应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24小时,避免剧烈运动或提重物1-2天。若出现持续疼痛、发热或渗血不止需及时就医。日常可适量补充富含铁元素和优质蛋白的食物如瘦肉、动物肝脏、菠菜等,有助于造血功能恢复。穿刺前应如实告知医生用药史及过敏史,配合完善血常规和凝血功能检查,术后遵医嘱观察30分钟以上再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