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中耳炎要如何治疗
中耳炎可通过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具体需根据病因及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常见病因包括细菌或病毒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碍等,可能伴随耳痛、听力下降、耳道流脓等症状。
1、药物治疗
细菌性中耳炎可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等抗生素,化脓性中耳炎可配合氧氟沙星滴耳液局部消炎。病毒感染时需使用利巴韦林颗粒等抗病毒药物,若伴随发热可短期服用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缓解症状。用药期间需避免耳道进水,并完成全程治疗以防复发。
2、物理治疗
急性期可采用局部热敷促进炎症吸收,配合红外线照射改善血液循环。咽鼓管功能异常者可进行捏鼻鼓气训练,每日重复进行3-4次以调节中耳压力。儿童患者需家长辅助清洁外耳道分泌物,保持耳部干燥。
3、手术治疗
反复发作的慢性中耳炎可能需鼓膜穿刺术引流积液,鼓膜穿孔较大者需行鼓室成形术。合并胆脂瘤或骨质破坏时,应尽早实施乳突根治术清除病灶。术后需定期复查听力,避免用力擤鼻或潜水。
4、日常护理
患病期间避免用力擤鼻以防病原体逆行感染,哺乳期婴儿需保持头高位喂养。戒烟并远离二手烟,减少辛辣刺激饮食。游泳或洗澡时使用防水耳塞,感冒后及时处理鼻塞症状。
5、中医调理
风热袭耳证可用银翘散加减,肝胆湿热证可选龙胆泻肝汤配合针灸治疗。局部可选用黄连滴耳液,但化脓性中耳炎急性期禁用粉剂吹耳。体质调理需结合健脾化湿或滋阴降火等辨证施治。
中耳炎恢复期应保证充足睡眠,适当补充维生素A和锌元素促进黏膜修复。避免长时间佩戴耳机,乘坐飞机时可咀嚼口香糖平衡耳压。若出现持续耳鸣、眩晕或面瘫等表现,须立即就医排查并发症。日常加强锻炼增强抵抗力,儿童需按时接种肺炎球菌疫苗预防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