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麻痹症的表现有哪些
小儿麻痹症主要表现为发热、肢体疼痛、肌肉无力及瘫痪等症状。小儿麻痹症即脊髓灰质炎,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常见于5岁以下儿童。典型表现包括非特异性前驱症状、麻痹前期症状及麻痹期症状,严重者可遗留永久性肢体残疾。

1、前驱期症状
前驱期通常持续1-4天,表现为低热、咽痛、食欲减退等类似感冒的症状。部分患儿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不适。此阶段病毒已在咽部及肠道复制,但尚未侵犯神经系统。家长需注意观察患儿体温变化,保持充足水分摄入,避免脱水。
2、麻痹前期症状
发热缓解1-6天后再次出现高热,体温可达39-40摄氏度,伴有剧烈头痛、颈背强直等脑膜刺激征。患儿常表现为烦躁不安或嗜睡,肢体肌肉触痛明显,拒绝他人触碰。此阶段病毒已突破血脑屏障,家长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时机。
3、不对称性瘫痪
麻痹期多在发热后2-10天出现,特征为突发弛缓性瘫痪,以下肢单侧受累最常见。瘫痪肌肉呈节段性分布,深浅反射减弱或消失,但感觉功能通常保留。典型表现为患儿清醒时突然发现肢体不能活动,常见股四头肌、胫前肌等肌群受累导致足下垂。

4、延髓麻痹表现
当病毒侵犯脑干时,可出现吞咽困难、饮水呛咳等延髓麻痹症状,严重者因呼吸肌麻痹需气管插管。患儿可能出现面部表情不对称、言语含糊等颅神经损伤体征。这种情况属于急危重症,家长需立即送医进行呼吸支持治疗。
5、后遗症期表现
急性期过后,未完全恢复的肌群会逐渐出现肌肉萎缩、关节挛缩等后遗畸形。常见马蹄内翻足、膝关节屈曲畸形等,患肢较健侧明显细短。部分患儿可能遗留慢性肌肉疼痛或疲劳综合征,需要长期康复训练改善运动功能。

预防小儿麻痹症最有效的方法是按时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目前我国采用2月龄、3月龄、4月龄各接种1剂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18月龄和4周岁各接种1剂二价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的免疫程序。家长应保持良好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避免接触患者排泄物。发现疑似症状应立即隔离患儿并报告疾控部门,确诊患者需住院治疗至发病后40天。康复期可配合针灸、推拿等中医理疗,但须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肢体功能锻炼。
相关推荐
02:33
02:03
03:11
01:28
01:56
为你推荐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热门问题
专家答疑
生活问答
- 1 如何得的小儿麻痹症?
- 2 小儿麻痹症是如何引起的?
- 3 小儿麻痹症是怎么引起的
- 4 小儿麻痹症因注意哪些
- 5 什么是小儿麻痹症
- 6 小儿麻痹症是怎么得的
- 7 小儿麻痹症是如何引起的
- 8 小儿麻痹症是如何造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