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传播及母婴垂直传播三种途径感染。HIV病毒会特异性攻击人体CD4+T淋巴细胞,导致进行性免疫功能缺陷,临床表现为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发生率显著增高。未经规范治疗的感染者病程可分为急性期、无症状期和艾滋病期三个阶段。
1、传播途径
性接触传播占全球新发感染的85%以上,包括无保护阴道交、肛交及口交。血液传播主要发生在共用注射器吸毒、非法采供血或职业暴露等情况。母婴传播可能发生在妊娠期、分娩过程或母乳喂养阶段。日常接触如共用餐具、拥抱等不会造成传染。
2、病毒特性
HIV属于逆转录病毒科,具有极强的基因变异能力。病毒外层包膜糖蛋白gp120可特异性结合CD4受体,侵入宿主细胞后整合入基因组形成潜伏感染。病毒载量检测和CD4细胞计数是评估病情进展的重要指标。
3、疾病分期
急性感染期出现在暴露后2-4周,表现为发热、淋巴结肿大等类流感症状。无症状期可持续8-10年,患者无明显临床表现但具有传染性。艾滋病期定义为CD4细胞低于200个/μl或出现特定机会性感染,常见肺孢子菌肺炎、结核病、隐球菌脑膜炎等。
4、诊断方法
初筛采用HIV抗体检测,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快速检测试纸。确证试验需进行免疫印迹试验或核酸检测。窗口期建议在暴露后6周和3个月分别检测,高危暴露后72小时内可启动暴露后预防用药。
5、防治措施
规范使用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可将病毒载量控制在检测限以下,有效延长生存期。预防措施包括正确使用安全套、避免共用注射器、孕产妇抗病毒治疗等。暴露前预防用药适用于持续高风险人群,需每日服用替诺福韦恩曲他滨片等药物。
艾滋病感染者应保持规律作息和均衡饮食,每日摄入优质蛋白如鱼肉蛋奶,适量补充维生素A/C/E。避免生食可能含有寄生虫的食物,定期进行CD4和病毒载量监测。社会支持对患者心理健康至关重要,歧视和污名化可能影响治疗依从性。所有疑似暴露者都应尽早到传染病专科医院进行咨询检测。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