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肠炎怎么办
肠炎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水分、使用药物、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肠炎通常由感染、饮食不当、药物刺激、免疫异常、肠道缺血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
肠炎患者应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蒸蛋等,避免辛辣刺激、油腻、生冷的食物。少量多餐有助于减轻胃肠负担。急性期可短暂禁食,症状缓解后逐步恢复饮食。适当补充富含益生菌的酸奶或医生推荐的益生菌制剂有助于恢复肠道菌群平衡。
2、补充水分
腹泻导致的脱水是肠炎常见并发症,需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可饮用淡盐水、口服补液盐或稀释的果汁。成人每日饮水量建议达到2000毫升以上。观察尿液颜色,若呈深黄色提示需增加补液。严重脱水可能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需立即就医。
3、使用药物
细菌性肠炎可遵医嘱使用诺氟沙星胶囊、盐酸小檗碱片、蒙脱石散等药物。病毒性肠炎以对症治疗为主,可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调节肠道菌群。腹痛明显者可短期使用消旋山莨菪碱片缓解痉挛。发热超过38.5℃可服用对乙酰氨基酚片。所有药物均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自行调整剂量。
4、物理治疗
腹部热敷有助于缓解肠痉挛引起的疼痛,可用热水袋包裹毛巾敷于腹部,温度控制在40-50℃,每次15-20分钟。轻度按摩脐周区域可促进肠蠕动,但急性期或腹痛剧烈时应避免。红外线理疗等需在专业机构进行。物理治疗需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出现不适立即停止。
5、手术治疗
缺血性肠炎或出现肠穿孔、肠梗阻等严重并发症时需手术治疗。常见术式包括肠切除吻合术、肠造口术等。术后需禁食直至肠功能恢复,逐步过渡到流质、半流质饮食。定期复查评估吻合口愈合情况。术后可能出现粘连性肠梗阻等并发症,需密切观察腹痛、排气排便情况。
肠炎恢复期间需保持充足休息,避免剧烈运动。注意饮食卫生,饭前便后洗手,避免进食不洁食物。慢性肠炎患者建议记录饮食日记,识别并避免诱发症状的食物。定期复查肠镜评估病情变化。出现持续发热、血便、严重脱水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保持良好心态,避免焦虑情绪影响康复。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热门问题
专家答疑
生活问答
- 1 常见肠炎有哪些肠炎?
- 2 常见肠炎有哪些肠炎
- 3 怎么知道自己是否肠炎
- 4 肠炎是怎么形成的
- 5 突然肠炎怎么引起的
- 6 什么叫肠炎
- 7 什么能引起肠炎
- 8 有了肠炎怎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