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小孩吐奶是什么原因

发布时间:2019-06-1857986次浏览

小孩吐奶多数时候会和生理性的原因有关系,比如宝宝的胃部结构没有完全发育好,吃奶的过程当中吸入大量的空气,或者是一次性吃得过饱,在吃奶之后抱姿不当,对胃部造成挤压,等都可能会引起吐奶。持续性或者是大量喷射状的吐奶,多数时候会和病理性原因有关系,比如宝宝出现感冒肠胃道感染等。

对于很多新手妈妈在喂养宝宝的时候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宝宝吐奶就是最常见的一种,这时候总是会让新手父母感觉措手不及,并且对于宝宝的身体健康非常的担心。平时很多原因都会引起小儿出现吐奶这种表现,下面就一起来了解小孩吐奶是什么原因。

一、引起吐奶的生理性原因

1.婴儿的生理结构导致

刚出生的婴幼儿由于胃部结构还没有完全发育好,这时候如果吃奶过快,在吃奶的过程当中吸入大量的空气,就很容易出现有吐奶的情况。这种原因引起的吐奶,可以在宝宝吃完奶之后抱起来拍嗝,让空气能够从胃里面排出来。另外吃完奶也可以把宝宝的后背垫的稍微高一些,能够防止吐奶是对气管造成伤害。

2.喂食过多

婴幼儿的胃容量比较有限,当给宝宝喂食过多的时候,就会由于胃部不适而出现吐奶。出现这种情况之后,平时给宝宝喂奶,最好是能够坚持少吃多餐,并且每次在喂完奶之后将宝宝抱起,保持上半身抬高的状态,10~15分钟,这样能够让食物在为当中进行适度的消化。

3.抱姿不当

宝宝出现吐奶多数时候也会和抱姿不当有关系。比如家长在抱宝宝的时候,手臂,胸部或者是肩部对小宝宝的胃部进行有压迫的时候,就很容易引起吐奶。

二、引起吐奶的疾病原因

1.感冒

宝宝在感冒的时候肠道也会出现有各种不适的反应,这时候就会引起吐奶。一般这种原因引起的吐奶会呈现出喷射状,出现这种情况需要及时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

2.肠胃道感染

宝宝连续吐奶多数时候都会和感染有关系,最常见的就是肠道感染,另外宝宝在出现有脑膜炎皮肤感染,脐炎肺炎等疾病的时候,也会引起吐奶这种反应。

相关推荐

03:24
宝宝积食发烧怎么办
宝宝积食发烧可能与脾胃失调,食物停滞胃部生热有关,可以通过药物治疗、生活调理、按摩改善。脾具有消化食物,运输营养的作用,脾虚则会出现积食,还可能致使外邪入侵,导致宝宝发烧。可以遵医嘱给宝宝吃薏芽健脾凝胶,能够健脾益胃,缓解积食。家长还可以通过温水擦浴、使用退热贴的方式给宝宝降温。平时给宝宝吃易消化的食物,并且顺时针按摩腹部,促进胃肠蠕动。
02:38
十一个月宝宝积食怎么办
十一个月宝宝积食家长,应注意规律饮食,保持营养均衡。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健脾胃、促消化的药物改善,如丁桂薏芽健脾凝胶,能够消滞化积,能从根本上改善宝宝的脾胃功能,标本兼治,从而缓解宝宝积食的症状。除服用药物外,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饭后带宝宝进行户外活动。也可以做腹部按摩,来促进消化,辅助缓解的。
02:37
小儿珠珀散治疗宝宝积食有效吗
小儿珠珀散具有消食化积的功效,在治疗宝宝积食方面,效果比较好。中医认为,宝宝的脾胃较为虚弱,消化功能较差,过多的食物常常会堆积在胃肠道内,无法消化和吸收,出现积食,主要表现为舌苔黄腻、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大便硬结或腹泻等胃肠道症状,还可伴有易反复性感冒、咳嗽、气喘,甚至肺炎等症状。小儿珠珀散以羊肠枣、珍珠、琥珀、金银花、茯苓、钩藤、防风等多种中药材组成,具有清热、化痰、消积、安神的功效,不仅能清热化痰,缓解积食外在的咳嗽、发热等症状,还能内在调理脾胃,清除消化道积滞,有效缓解宝宝胃肠道的不适,同时安神定惊,改善夜睡不宁、烦躁易惊的症状。
2岁宝宝消化不良吃什么好
2岁宝宝消化不良可以适当的吃点药物,比如可以遵循医嘱服用益生菌类的药物治疗,能有效缓解宝宝消化不良症状。不仅可以服用药物治疗,同时还可以进行饮食调理,比如平时可以吃苹果、橙子、黄瓜等各种含纤维素较多的食物,能够提高胃肠道的蠕动功能,帮助排便。平时最好不要经常给孩子吃过于辛辣刺激性的食物或油腻食物,需要保持清淡饮食,同时还需要适当的进行体育运动,对孩子的消化吸收有帮助。平时也可以适当的进行腹部按摩,对身体恢复有帮助。
语音时长 01:07

2021-05-28

97546次收听

宝宝吃迷糊奶怎么回事
宝宝吃迷糊奶,可能就是厌奶的情况,迷糊,就是指宝宝在睡梦中或者就是快要睡着很迷糊的时候,乖乖喝下了奶,实际上就是宝宝生理性的厌奶。宝宝在4~6个月大的时候喝奶量就会慢慢的减少,胃口不佳,这是宝宝比较常见的厌奶现象。只要宝宝发育的比较正常,而且活力很好,奶量暂时减少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就会慢慢恢复食欲的,家长也不用太过于担心。当宝宝的饥饿感战胜了情绪之后,宝宝就会主动吃奶,但是饥饿并不能很快解决宝宝的迷糊奶问题,所以一定要按照一定的时间喂养宝宝,尽量保持一定的规律。
语音时长 01:09

2021-05-20

100008次收听

丁桂儿脐贴便秘能用吗
丁桂儿脐贴一般不用于便秘的治疗。便秘是由于湿热过重,肠道水分缺乏引起的,需要使用具有清利湿热、消食导滞、润肠通便作用的药物来治疗,常用的药物有化积口服液、乳酸菌素片、鞣酸蛋白酵母散等。丁桂儿脐贴具有温中散寒止痛的作用,主要的药物成分有肉桂、小茴香,可以用于由于寒邪凝滞导致的消化系统疾病,比如呕吐、腹泻、腹胀等。儿童出现便秘时要改善饮食,减少高热量以及高蛋白类食物的摄入,多服用含有维生素高的水果和蔬菜,保持大便通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也可以采取小儿推拿的方法来调理脾胃,能够缓解便秘的症状。
语音时长 01:25

2021-05-12

83321次收听

02:47
小孩舌苔白厚是什么原因
小孩正在成长发育阶段,脾胃功能发育不太完善。所以如果当出现饮食不节制,会损伤孩子的脾胃。中医讲胃是主受纳的,脾是主运化的,就是说吃了东西以后,在胃里头储存,然后胃加工揉碎以后再用脾的功能,把它去运到身体的各部。如果吃得过多,胃的存储和加工的功能,不能及时加工好,脾不能及时地运走,这样存在着胃肠积滞的情况。胃肠积滞、胃气往下降了,口和胃都是相通的,如果说胃气不降,上达到口舌就会见到舌苔厚,甚至于口臭。时间久了,脾运化的不好会生湿,进一步导致食积化热,舌苔还会见到厚腻的情况。
婴儿积食会引起咳嗽吗
婴儿积食会引起咳嗽,因为出现积食以后会导致大肠不降,粪便无法排出体外,长期堆积在体内产生毒素,从而肺气也没有办法排出所以就会引起咳嗽。积食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就会引起呼吸道感染等一系列的问题出现,在宝宝积食以后要注意调节饮食结构,可以适当吃些促进肠道蠕动的药物来帮助消化,或者服用益生菌来帮助调理。积食会引起发烧、呕吐,腹泻的问题,这些情况出现以后就需要药物治疗,普通的调理是没有办法恢复正常的,在身体还没有调理正常之前要轻断食,不要给孩子吃太多东西,平时注意补水就可以了。
语音时长 01:02

2021-04-20

84195次收听

宝宝消化不良如何解决
宝宝的消化不良,因为宝宝年龄太小,对于配合医生的治疗存在很大的困难。对于这类小宝宝来说,可以选择的手段不是很多。在临床上,对小宝宝的消化不良常常用捏脊的方法或者是点穴的方法来进行调理。捏脊主要是在宝宝背部的膀胱经,沿着膀胱经络来进行捏脊。从上到下来捏。当然这个力度不能太大,如果力度太大,宝宝不配合,会引起哭闹。要由轻及重,由浅入深,慢慢的来进行调理。膀胱经的这条穴位上边最主要的部位是要调理宝宝的脾俞穴和胃俞穴,这两个穴位。点穴我们可以通过用拇指按压一些穴位的方法来进行调理,比如说膀胱经上的脾俞穴、胃俞穴以及大肠俞,这些膀胱经的穴位背俞穴。还可以用拇指来按摩腹部的中脘穴以及腿上的足三里穴和三阴交穴,通过按摩来调理宝宝的消化不良这个症状。
语音时长 02:18

2019-07-30

64191次收听

02:32
宝宝消化不良怎么办
宝宝消化不良常用捏脊或者点穴方法来进行调理。医生还可以用拇指来按摩腹部的中脘穴,以及腿上的足三里穴和三阴交穴,通过按摩来调理宝宝的消化不良。捏脊主要沿着宝宝的膀胱经络来进行捏脊,从上到下捏,捏脊的力度不能太大;如果力度太大,宝宝会感到不适而哭闹。捏脊要由轻及重,由浅入深。膀胱经是上半身最主要的部位,可以通过点穴来按压宝宝的脾俞穴和胃俞穴,一般通过拇指来按压这些穴位进行调理,比如膀胱经上的脾俞穴,胃俞穴以及大肠俞。
妈咪爱是什么
如果我们的孩子发生肠道方面异常的病症,被医生建议使用妈咪爱这种药物,进行病症的治疗,就一定要及时的了解这种妈咪爱的药物。妈咪爱是一种益生菌的药物,能够治疗很多小孩子的肠道异常的病症,尤其是适合两岁以内的小孩子进行治疗。
宝宝积食按摩哪里
有不少的宝宝因为消化不良,那么就会出现明显的积食现象,在这种过程中为了有效的达到缓解的作用,我们首先就应该选择按摩,比如说按摩小腹按摩脊柱或者是按摩足三里,整体的效果也是比较不错的,能够有效的达到缓解的作用。
新生儿大便发绿是怎么回事
新生儿大便发绿的情况,在生活中比较多见,其实大多数情况下,属于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但是也有可能是因为宝宝对妈妈吃的食物过敏,也有可能是前后奶摄入不足不均衡,还有的是可能因为饮食不当造成的。
婴儿消化不良大便颜色
如果宝宝的大便呈水状,并且出现颗粒有酸味,基本可以断定是脂肪消化不完全。如果是糖类消化不良会导致孩子的粪便表现为味臭,呈水状浮有泡沫。有的宝宝粪便有坏鸡蛋味,可能是因为宝宝吃了很多高蛋白食物,但无法全部吸收。通过大便就可以判断自己的孩子消化不良的原因。
小孩消化不良的症状
孩子在婴幼儿时期,肠道十分脆弱,一到夏季就会引发各种肠道问题,消化不良就是其中之一。当婴幼儿出现了消化不良时,也就意味着营养吸收已经受到了一定阻碍。所以,家长们要尽快采取措施,帮助恢复孩子的消化功能。对于还不能用语言来明确表达自己不适的小宝宝而言,家长有必要了解婴幼儿消化不良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