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新生儿不拉大便怎么办

发布时间:2019-06-1965261次浏览

新生儿肠胃功能较弱,不拉大便的情况非常多见。这个时候妈妈首先应该要改变饮食习惯,再就是多给宝宝喝点水,也可以轻轻按揉小肚子,有必要的话可适当喝点熟麻油,情况严重者要立即就医。

新生儿的肠胃功能是非常弱的,稍微不注意就会发生便秘或者是腹泻的情况。对于大多数的家长来说,宝宝的大便问题是最应该要注意的事情之一,因为要是新生儿几天都不大便,有可能会影响到身体健康。那么新生儿不拉大便怎么办?
  1、妈妈要改变饮食习惯
  大多数的新生儿都是吃母乳的,母乳的质量会影响到新生儿的大便情况,如果说新生儿总是不拉大便,有可能是母乳出了问题。这个时候妈妈必须要检查一下自己的饮食习惯和结构,要是存在着不合理的情况,一定要及时的改变。建议多吃些富含粗纤维的食物,多喝温开水,避免身体上火,这样有助于缓解宝宝不拉大便的情况。
  2、多给宝宝喝水
  有一些新生儿是混合喂养的,在吃母乳的时候也会吃奶粉。虽然奶粉的营养价值很高,但却容易出现上火症状,从而导致新生儿便秘。要改善这种症状,那么就需要在每次喂奶之后给宝宝喂一些温开水,这样可以缓解便秘的症状,让新生儿的大便能够更快的排出。
  3、轻按小肚子
  如果新生儿好几天都不拉大便,妈妈除了要改变饮食的结构和喂养方式之外,还可以轻轻地按摩宝宝的小肚子。按摩的时候力度一定要轻,而且要按照顺时针的方向来做,这样可以刺激宝宝的胃肠道蠕动,促进大便排出。
  4、适当喝熟麻油
  如果宝宝便秘的情况比较严重,家长可以准备一点麻油放在锅中熬熟,然后用勺子给宝宝喂小勺,这样可以润滑肠道,让大便尽快的排除。不过千万不要喂多,否则的话宝宝有可能会拉肚子,对肠胃的健康更加不利。
  5、尽早就医
  如果宝宝不拉大便的情况很常见,而且每次排便的时候都很痛苦,建议家长还是尽早的带孩子到专业的儿科医院进行检查,看看是否患有消化道疾病,并及时的对症治疗。

相关推荐

新生儿睡眠有什么规律
新生儿的大脑皮层兴奋性低,睡眠时间长,几乎除了吃奶就是睡觉。充足的睡眠有助于促进宝宝身体发育,但每个宝宝的睡眠习惯不同,睡眠时间也会有差异。有些宝宝睡眠时间短,如果孩子吃奶好、精神状况好、体重增长正常,也是属于正常情况。如果宝宝睡眠不安、经常哭闹,还伴有流汗,需要考虑孩子是否缺钙,必要时需及时补充维生素D3,促进钙的吸收。新生儿一般每2-4小时醒一次,但一天大多时间都在睡觉,但是与成人不同,新生儿睡眠时,只要较小的刺激或声音,就容易被惊醒。出生3-4个月后,夜间睡眠时间逐渐变长。应避免让正常新生儿趴睡,尤其是患有肠胃疾病,或心脏疾病的新生儿、早产儿等,当婴儿趴睡时需要更加注意。
语音时长 01:05

2022-10-27

74237次收听

01:26
新生儿日常护理怎样预防感染
感染控制。为了预防新生儿感染,请避开人多的地方,避免与感冒、腹泻患者接触,接触新生儿前需洗手。装奶的用具以及橡胶奶嘴,每天要开水清洗或者煮沸,吃剩的奶不要再给新生儿吃,不要用手抓摸奶嘴。脐带脱落前,避免肚脐长时间沾水,沐浴结束后擦干肚脐水分。为了预防细菌感染,可用酒精或碘伏来进行消毒。脐带通常5-14天后脱落,不同婴儿脱落时候会有差异。脐带脱落后,会流出少量黄色分泌物或血液,在完全干燥前,可用同样方法进行消毒。
01:42
新生儿居住环境有哪些注意事项
适合婴儿的室内温度为24-26,湿度为50%-60%左右。因婴儿的体温调节能力未成熟,为避免突如其来的温度变化,以及太热或太冷的环境。屋内干燥时,应使用加湿器。婴儿的皮肤很敏感,应逐渐接受阳光照射。还应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婴儿的眼睛。新生儿抗病能力弱,因此,必须使卧室通风,空气新鲜。但要注意空气对流不能太强,以免着凉感冒。给婴儿穿太多衣服或盖上厚毯子,可能会因为出汗而起痱子。头部是散热最多的部位,突然暴露在太冷的环境,因而容易着凉,需用帽子等来保温。带婴儿外出时,需注意保护,避免直接受风。
新生儿缺钙有哪些症状
新生儿缺钙可表现为易激惹、烦躁不安、肌肉抽动及震颤、呼吸暂停等,重者可发生惊厥。新生儿缺钙可发生新生儿低钙血症,症状轻重不一,主要表现有呼吸暂停、激惹、烦躁不安、肌肉抽动及震颤、惊跳,重者发生惊厥,手足搐搦和喉痉挛少见。发作期间小儿一般情况良好,肌张力稍增高。早产儿、极低和超低体重儿更易于低钙,可表现为生长发育延迟,严重者可出现佝偻病样症状,甚至可发生骨折。新生儿出生后应注意观察,如果发现异常应及时就诊,由医生明确诊断并治疗。
语音时长 01:16

2022-07-29

16053次收听

新生儿做核磁共振有危害吗
新生儿做核磁共振是没有什么影响的,核磁共振是一个影像学的检查手段,是没有放射性的,只是通过一个强的磁场把组织的水分重新分布,从而形成了一个影像学。所以这个是不会对孩子的生长、神经、发育有任何的影响,而且他不像CT之类的还有射线的危害,这个没有射线的危害。所以磁共振对于新生儿的检查也是比较安全的,而且在必要的时候该进行检查的就进行检查,对孩子的生长发育,对孩子的智力运动发育都是没有任何的影响的,可以重复多次的进行检查,所以磁共振检查还是比较好的。当然磁共振检查有时候需要要麻醉,因为孩子要乱动是不可以的,所以要吃一些镇静药物,那些也对孩子没有什么影响,总之磁共振无论对于新生儿还是对于大孩子都是一个非常安全的检查手段。
语音时长 01:09

2021-06-25

86516次收听

新生儿怎么排除唐氏儿
想要排除新生儿是唐氏儿,首先可以看他们的外貌,也就是说看看孩子是否有唐氏综合征的特殊面容。唐氏宝宝的智力低下,所以看新生儿的智力也能够判断是否为唐氏儿。想要明确诊断,最好的方法还是抽血检查,做染色体核型分析。
新生儿大便有泡沫怎么回事
新生儿大便有泡沫可能是消化不太好、腹部着凉引起的。新生儿的大便有泡沫在临床上也是比较常见的。引起新生儿大便泡沫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消化不太好,可能孩子吃的多,消化不好,或者是母乳中含有其它成分,母亲饮食里高脂肪的、高蛋白的食物比较多,就会造成新生儿消化不良的问题。二、腹部着凉,孩子腹部着凉大便里面也会出现泡沫。如果消化不良,喂母乳的妈妈要注意一下自己的饮食方面,吃的不要太油腻或者是能量太高,注意孩子腹部的保暖问题。如果这两方面大家都注意到了,还出现有泡沫建议去医院里查一下大便。看看有没有感染的问题。
语音时长 01:49

2020-03-11

61254次收听

新生儿吐羊水怎么回事
新生儿吐羊水可以分为生理性的现象和病理性的现象两种情况。如果是生理性原因所致,不需要特殊的治疗,只要在平时进行合理的喂养,做好相关的护理工作即可,如果是病理性的因素,在治疗方面首先要做相关方面的检查,查明其相应的病因,根据病因来做出相应的处理原则。不同的病因适应的方法是不一样的。
新生儿总睡觉不吃奶怎么办
每个新生儿的体质不同,睡眠的时间也会不同,但是每个新生儿都有自己的规律。如果新生儿睡觉的时间过长,父母可以想办法将他们叫醒,但是也有一些新生儿,饿了就会自动醒来,所以当新生儿睡觉的时间不是很长的时候,也可以不用叫醒他们。
新生儿正常大便是什么样的
新生儿的大便一般是颜色较深,类似于糊状物质,没有特别大的臭味。具体分析如下:
新生儿醒了就哭正常吗
一般情况下,新生儿醒了就哭是正常的现象。具体分析如下:
婴幼儿为什么血小板低
婴幼儿血小板低,分为原发性的减少和继发性的减少。一些新生儿或者是婴幼儿,如果血小板低,没有其他原因,可诊断为原发性的血小板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的处理,有些孩子需要处理,有些孩子只需要观察。因为血小板影响着孩子的出血、凝固的机制。所以如果血小板比较低的孩子,要注意看他有没有出血倾向,尽量不要磕他、碰他。如果宝宝血小板低的很厉害的时候,可能需要进行一些药物干预,比如使用激素类的药物、或者适当补充血小板、或者使用其他的药物进行治疗。继发性的血小板减少,多因为感染造成,感染控制之后血小板逐渐会回升。所以要根据孩子血小板低的程度,以及原发性和继发性,治疗方式不一样。
语音时长 00:59

2019-09-11

53258次收听

01:42
新生儿需要补钙吗
新生儿除非有特殊疾病,普通的新生儿一般不建议补钙。因为在胎儿期钙的储备完全够用,但是出生后两周就建议补充维生素A、D,作用是促进钙质吸收。母乳中有恒定的钙,如果母乳量足够,奶粉中也有钙,钙量足够就只需要补充维生素D,能促进钙更好的吸收。但是部分特殊的新生儿,比如早产儿,或者是出生有疾病的新生儿,血钙较低或者离子钙低,就要按医学的指征进行补钙治疗,而其他普通的新生儿不建议补钙。
01:53
宝宝口腔溃疡怎么办
小宝宝口腔溃疡有时伴随感冒而发生,比如免疫力下降、病毒入侵、口腔黏膜敏感,有破溃面,就会形成溃疡,所以宝宝口腔溃疡应该对因治疗。宝宝口腔溃疡比较少见,但是经常反复溃疡儿童,需要到口腔医院的黏膜科就诊。在溃疡期间,建议宝宝饮食清淡,不要吃过酸、刺激过重的食物;还可以给宝宝溃疡面用一点康复新液,能促进黏膜修复;两岁以上宝宝可以用口腔溃疡的蜂胶贴膜,可以保护粘膜,同时也可以补充B族维生素,如胡萝卜、南瓜、奇异果,或者维生素B的小药片碾碎再直接放入食物里。
02:13
小孩流鼻血怎么办
小孩流鼻血的原因有感冒、发烧、过敏性鼻炎、血液系统疾病伴有的流鼻血。处理流鼻血,第一是局部的阻塞,比如用小棉球或者纸巾塞住鼻孔,一般建议局部塞着,如果小棉球或者纸巾没有渗透,至少要5到10分钟以后再去处理;第二是局部的按压,不要反复的刺激。不建议仰头,因为仰头容易让鼻血反流到嗓子,可能会造成呕吐。第三是用凉毛巾冰一冰额头,让血管收缩。如果这样出血量还是很大,就需要及时送往医院,进行耳鼻喉科的急症处理,同时要告诉孩子减少抠鼻子,揉鼻子的外力作用去刺激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