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小孩发烧腹泻怎么办

57669次浏览

小孩发烧腹泻的处理方法是确诊病因对症下药治疗,喝一些盐开水这样可以防止虚脱,另外,也可以通过食物调理的方法来缓解发烧腹泻的现象,建议大家平时要注意掌握一些日常发烧护理的护理方法。

宝宝的身体健康非常重要,从宝宝在一出生之后,家长都必须要细心的呵护。宝宝身体都没有很好的抗病能力,所以细菌很容易进入宝宝的身体中,也会导致有问题出现,这样的现象让家长都非常担心。那么小孩发烧腹泻怎么办?
  一、小孩发烧腹泻的处理方法
  1、宝宝由病毒引起的腹泻不能滥用抗菌素,因为抗菌素不但无效,而且会杀死肠道内正常菌群,致使菌群紊乱,反而加重腹泻。也不要随便给予止泻药,以阻止病原体及毒素的排出。
  2、如孩子拉肚子次数不多,精神好,可以在家观察一下。并暂禁饮食一顿,让胃肠休息一下。给予淡淡的茶水中少加一点盐和糖、频频喂服。饮食给予脱脂牛奶、粥及少量酱菜等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3、饮食调护方面,强调吃饭要定时定量,寒温适宜,少食或尽量避免油腻煎炸及辛辣的食品,以免导致体内营养过剩,助湿生热。并应少喝凉饮及冰冻食品,以免损伤脾胃阳气,培养不偏食不挑食的习惯。
  4、小孩发烧腹泻主要是大量水分、盐的丢失,中度以下脱水、无剧烈呕吐、能够进食情况下,可给宝宝喂口服补液盐水,少量多次地喂,每2~3分钟喂一次,每次用匙喂10~20毫升。这样积少成多,约4~6小时即能纠正脱水。如果孩子腹泻较重,脱水明显,就应带孩子去医院看儿科医生,用静脉输液的方法补液。
  二、小孩经常发烧护理
  爸妈日常能做到的是根据孩子的年龄、身体发育情况给予足够的营养,及时合理均衡地添加辅食。在保证营养到位后,就能积极预防和治疗某些营养性疾病,如佝偻病,其与肺炎的发生及治疗的效果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每一个季节都会有高发的疾病,春季要注意肺炎的防护。预防疾病更有效的方法是增加自身的抵抗力,坚持多带孩子或督促孩子进行户外活动,加强身体锻炼,以增强对寒冷气候的适应能力。

相关推荐

01:51
3岁宝宝拉肚子怎么治疗好得快
3岁宝宝出现拉肚子的症状,采用药物治疗、饮食调理等方式进行改善,综合治疗好得比较快。腹部受凉、饮食不当是拉肚子的主要诱发因素,可使用丁桂儿脐贴,该药含丁香、肉桂、荜茇等中药,能够健脾温中、散寒止泻,对宝宝着凉、消化不良引起的腹泻、腹痛等有很好作用。治疗期间,饮食方面家长可以喂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粥、软烂面条,建议根据气温的变化为宝宝增添衣物,避免腹部受凉,以免拉肚子症状加重。
01:41
小孩拉肚子吃什么药
小孩拉肚子,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外用药物先行止泻,如丁桂儿脐贴,可内病外治。拉肚子通常是腹部受凉、消化不良、病原体感染引起的,此时可以给小孩使用丁桂儿脐贴对症治疗。此药物均是中药成分组成,有丁香、肉桂、荜茇,同属温里药,能够健脾温中,散寒止泻,适用于小儿因伤食、脾虚、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腹痛的治疗,对于缓解胃肠胀痛、胃气下行的情况也有较好的效果。贴于脐部,药物直接渗透,起效快。而且外用贴剂减少家长喂药烦恼,也减少宝宝肝肾负担。由细菌、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还应遵医嘱使用相应的抗生素等控制感染。日常生活中,家长需要根据气温的变化给患儿做好保暖,以免影响身体恢复。在饮食方面,建议清淡饮食为主,如小米粥、软烂面条等。
02:37
宝宝腹泻可以吃益生菌吗
宝宝腹泻可以吃益生菌。药物选择方面建议尽量选用所含菌种数量在两种以上的益生菌,此外注意不要与蒙脱石散等具有吸附作用的药物同时服用。最重要的是需要禁止与抗生素同用。除益生菌外可以单独或配合外用药物同时治疗,如丁桂儿脐贴,贴肚脐治拉肚,通过脐部给药,渗透性强,药物可以快速到达患处,适合低龄宝宝或者喂药困难的宝宝。
小儿腹泻会不会引起抽搐
小儿腹泻当然可以引起来抽搐,而且小孩还有常见的抽搐性疾病,叫小儿轻度胃肠炎伴良性惊厥。这种疾病就是小儿腹泻引起来的抽风,而且抽风的发生还比较频繁,和高热惊厥不一样,不是由于发烧引起的抽风,而是由于轻度胃肠炎引起来的,发生机制并不是太清楚。为什么轻度的胃肠炎,没有出现明显的发烧,也没出现明显的电解质紊乱,孩子就出现惊厥了?可能与肠道的感染以后引起的毒素作用有关系,但是机制并不是太清楚。这类的疾病有一个疾病的名称,就叫轻度胃肠炎伴有良性惊厥。孩子有轻度抽搐的表现,然后变成反复的抽搐,一天可以发作3-4次,但是抽搐通过名称大家也看到是良性惊厥,预后还是比较好的。
语音时长 01:00

2021-06-25

81851次收听

宝宝拉肚子好了多久可以吃奶粉
宝宝拉肚子好了可以立马吃奶粉,并且宝宝如果拉肚子的症状不是很严重,也可以正常的吃奶粉,但是如果宝宝拉肚子症状很严重,就需要暂停一段时间的奶粉喂养,尤其是宝宝拉肚子是由于忍受不住奶粉中的乳糖或者是奶粉过敏导致的。因此在宝宝拉肚子好了之后,建议家长可以给宝宝正常的吃奶粉,但是不要吃导致宝宝拉肚子的奶粉。除此之外建议家长可以给宝宝适当的增加辅食喂养,以清淡和易消化的食物为主,比如青菜粥,水果泥,鸡蛋,面条,鱼肉,大米粥,小米粥,馒头片,饼干等。
语音时长 01:08

2021-05-28

79480次收听

小儿腹泻能吃驴肉吗
小儿腹泻是孩子们当中的常见病,那么造成小儿腹泻的一般都是病原体,小儿腹泻的情况下有哪些饮食禁忌呢?专家称,家长们需要重点了解小儿腹泻的情况下有哪些饮食禁忌,那么才能够帮助孩子尽早康复。本文中专家就详细介绍一下小儿腹泻的情况下有哪些饮食禁忌呢?
中医能治小儿腹泻吗
冬季是小儿腹泻的高发期。小儿腹泻是致病性大肠杆菌和肠道病毒而造成肠道消化功能紊乱的一个综合症。以大便稀薄,便次增多,或如水样为特征。属中医学“腹泄”、“泄泻”范畴。
儿童小儿腹泻的检查
婴幼儿抵抗力较差,容易患病,尤其是腹泻在生活中非常的普遍。据相关专家介绍说,小儿腹泻多以气候、喂养以及肠胃紊乱等因素引起,孩子大便次数增加,有腹痛、腹胀等常见症状,由于患儿没有自述能力,因此需要家长多观察。那么小儿腹泻怎么诊查呢?下面为大家详细介绍下。
03:15
儿童腹泻吃什么
儿童腹泻可以选择流质或半流质食物,或根据病因调理饮食。一、不要吃油腻、辛辣、难消化的食物,婴幼儿选择流质或者半流质的食物比较好。或大米汤里放一点盐,以免腹泻时伴有呕吐症状丢失盐。二、不同的腹泻调理方法不一样,乳糖不耐受的腹泻,可以用乳糖酶或无乳糖的奶粉。或者在奶里面兑大米汤,利于吸收。如果是过敏性腹泻,可以选择相应的腹泻奶粉。如果是食物不耐受的腹泻,需要根据医生的诊断,指导饮食调理。
小儿经常腹泻是怎么回事
小孩子经常腹泻可能是某些生理性的原因导致,比如说喂养不当引起消化不良,受到了过冷或者是过热等不良的刺激,再就是乳糖不耐。各种病理性的因素也会导致小儿经常性腹泻,比较常见的就是患了感冒,也有可能是患上了肠炎。
02:20
拉肚子可以喝牛奶吗
当小孩子出现拉肚子的时候,症状不严重时是可以喝牛奶的。有一部分腹泻症状比较严重的,在喝了牛奶之后又再次出现了腹泻,这种情况下不仅不能喝牛奶,还要暂时的禁食,让胃肠功能得以休息。等胃肠功能逐渐恢复之后,再逐渐开始进食。如果是拉肚子时间相对比较长,有可能会出现继发性的乳糖不耐受的情况,喝牛奶会加重病情或者让拉肚子的症状难以好转。所以当小孩子拉肚子不是特别严重时,建议家长可以选择酶乳糖配方奶,俗称腹泻奶粉,缓解腹泻的症状。拉肚子特别严重,孩子出现不能消化吸收这种情况的时候,暂时就不要给小孩子喝牛奶了。
新生儿腹泻的原因
新生儿容易腹泻,原因也较多。首先主要是新生儿消化系统发育还没有成熟,胃酸和消化酶的分泌比较少,酶的活性也偏低,不能够适应食物质和量的一个变化。其次,新生儿的肠道菌群还没有正常的一个建立,如果我们改变饮食,很容易引起肠道正常菌群失调,而导致肠道的感染。再有是因为新生儿机体防御功能差,他胃酸偏低,胃排空较快,对进入胃内细菌杀灭能力比较弱,肠粘膜的免疫反应以及口服耐受的一个机制均不够完善。最后,新生儿生长发育较快,所需的营养物质相对比较多,胃肠道的负担重,这些都导致新生儿比较容易腹泻。
语音时长 01:22

2019-09-09

54572次收听

宝宝拉肚子是怎么回事
宝宝拉肚子也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腹泻,它包括大便次数的增加和大便形状的改变。有的孩子大便次数增加了,但是大便性状没有改变,这不属于拉肚子。腹泻有时还伴有全身的症状,比如呕吐、溢奶,有的孩子还会出现腹痛、血便和发热的情况。如果腹泻频繁,每天十几次甚至数十次以上,会有脱水的症状出现。常常表现为尿少,眼泪少,口干,精神差,前囟和眼眶的凹陷,皮肤弹性下降。在秋冬季节,宝宝腹泻常常是因为病毒感染引起的,尤其是轮状病毒,或者诺如病毒感染导致。非感染的原因,比如辅食添加不当,或者环境温度改变,也是宝宝腹泻的另一个常见原因。
语音时长 01:33

2019-09-09

61667次收听

宝宝拉稀水怎么办
宝宝拉稀水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现象,如果自家宝宝出现这种情况,父母首先要及时的给宝宝补充水分,并且调整饮食的结构,再就是要做好家庭护理工作,如果症状严重的话需要及时就医。
小孩肚子疼怎么回事
小孩肚子疼,几乎每一个家长都接触过,几乎也是每个孩子都曾经发生过的一件事,因为腹部实际上它含有的脏器很多,像胃、肠、肠系膜、淋巴结、肝胆胰脾,还有像大一点的女孩子,可能涉卵巢、子宫,还有泌尿系里含有的肾双侧的肾脏、输尿管这些都属于腹部,任何一个脏器出现故障,可能都会表现腹痛。但是多数的孩子腹痛,如果没有特别严重,多数是因为消化不好引起的痉挛性的胃肠痛,这个是在儿童相对来说常见的。除了这之外,其实任何一个脏器出现故障都可能表现一个腹痛。所以常见症状是胃肠痉挛,但是不常见的就是有以上的很多种。所以如果在家里不能判断的情况下,还是要到医院来找医生来进行判断。
语音时长 01:32

2019-05-20

56056次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