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中药早晚什么时候喝

83598次浏览

中药通常建议在饭前30-60分钟或饭后1-2小时服用,具体时间需根据药物性质、疾病类型及医生指导调整。

饭前空腹服用有助于药物快速吸收,适用于补益类、驱虫类或需作用于胃肠上部的药物。此时胃肠内食物较少,药物成分不易与食物发生相互作用,能更充分接触消化道黏膜。部分对胃肠刺激较小的方剂如四君子汤、六味地黄丸等,常建议晨起或睡前空腹服用以增强疗效。但需注意避免与浓茶、牛奶等同服,可能影响有效成分溶解。

饭后服用适合具有刺激性或苦寒性质的药物,可减轻对胃肠黏膜的损伤。消化类疾病患者服用理气活血药物时,餐后1小时用药能更好发挥调节功能。含大黄、黄连等成分的泻下药或清热药,饭后服用可缓解腹痛等不良反应。特殊剂型如膏方通常早晚各一次,温水冲服后半小时内避免大量饮水。

中药服用期间需保持规律作息,避免食用生冷油腻及辛辣食物。服药后出现恶心、腹泻等不适应及时就医调整方案。不同体质与病情对服药时间有差异化需求,建议严格遵循医嘱并定期复诊评估疗效。

相关推荐

04:06
熬中药的方法
熬中药用什么锅熬中药可以用砂锅。在熬中药时非常有讲究,如果过去不理想可能会造成药效的流失,还有可能会出现副作用。而使用砂锅是煎药最好的锅具,主要是因为砂锅的传热比较均匀,而且无毒无害。其实还有很多容器能够代替煎药,比如不锈钢器具,主要是重量轻、不生锈、无毒、经久耐用,在煎制一些碱性药物或酸性药物时,要避免使用铝制品。熬中药多长时间合适一般中药的熬煮大约一个小时左右就可以了,头煎半个小时,第二煎20分钟,合在一起一般一个小时左右就可以了,如果煎煮之前需要泡药,再需要半个小时的浸泡时间,一个半小时左右基本就完成煎煮的所有工作。但是,有些药物会有特别的说明,比如有一些需要先煎的药物,会特别要求要先煎,在常规的头煎30分钟之前,需要额外的先煎15分钟,再下其他不需要先煎的用药,有些药物只需要后下,后下就在临出锅前10-15分钟的时候投入这个药物就可以了。有一些有特别要求的,需要另煎兑入的,往往需要用小锅另外再煎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根据医生的要求予以特别的煎煮。熬中药的禁忌熬中药期间,中药材一般是要泡1-2个小时的。熬制过程中一般是3:1的比例,也就是在熬药之前放三碗水,最后只熬至剩下一碗水才算是熬好了。另外大部分中药都尽量在服药期间不喝茶水、不吃绿豆、不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另外就是对熬药的器皿要求比较严格,一般金属器皿熬药是不可以的,有可能是金属跟中药材发生反应。熬中药前要泡多久最好中药熬之前要泡的时间长短,主要取决于药物组方。如具有解表作用的药物,如含有菊花、金银花、麻黄、桂枝等质地较轻的,需要浸泡15-20分钟即可,不需要泡时间太长。如具有补益功效的药物,如莲子、龙骨、牡蛎、龟板、鳖甲等质地较为坚硬,需要泡的时间长,大约在30-60分钟左右,药物的效果才会完全被浸泡出来。如果是普通方剂,质地不是很坚硬,浸泡30分钟左右即可。另外一些贵重药物需要单独浸泡,如人参、西洋参等,需要单独泡或者单独熬,才能使药物的有效成分不被浪费。熬中药加多少水合适熬中药加多少水与第几次熬药有关。在熬中药时,第1副药一般煎三次,现煎现加,以后每一次加水的时候,也应该适当性高于药的一公分,可以直接放在凉水中浸泡两个小时。第2次熬药时最应该保持持平,用凉水浸泡8-12个小时。第3次熬药时水可以适当性的低于一公分,也应该放在凉水中浸泡8~12个小时,每次熬药最起码都应该剩下80-100毫升。
抗病毒口服液的副作用
抗病毒口服液没有明显的副作用。首先抗病毒口服液的说明书上明确标识,它的不良反应是不确明的,作为药物难免会有一些副作用。患者用药的时候,一般需要提前了解,抗病毒口服液他的成分大多为中成药制剂,它的主要成分是板蓝根、石膏、卢根、生地黄、郁金、知母、石菖蒲、广藿香、连翘等等。它的辅料为甜菊素、纯净水等等。一般大多是中成药制剂,相对来说对身体并没有什么大的影响,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副作用。一般在用药期间一般建议多喝水,尽量避免生冷辛辣刺激性的饮食摄入。虽然没有什么明显副作用,但是也不建议长期服用。所以对于药物我们要积极了解药物的适应症,也要注意他的副作用。
语音时长 01:34

2020-03-03

53872次收听

黄茋泡水功效与作用
利尿消肿、补气固表。黄芪泡水能够帮助我们起到利尿消肿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朋友由于某些疾病问题,从而导致日常排尿出现一定的困难,这个时候就可以通过黄芪泡水来帮助身体,起到利尿消肿的作用。另外黄芪泡水还能够起到一定的补气固表的作用。生活中很多朋友经常容易出现感冒,也就是中医中常说的“表不固”的问题,这个时候通过黄芪泡水喝,可以起到一定的固表的作用。另外,如果经常有气虚乏力、气短懒言,通过黄芪泡水喝,也能够起到不错的效果。另外,黄芪是生活中常用的药材。现代研究证实,黄芪还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但是这些都是基于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之上,对于应用临床还有很长远的距离。对于黄芪泡水喝的其它功效并没有确切的医学依据。另外,黄芪本身是一种中药材,所谓是药三分毒,所以日常饮用还需要多加注意的。
语音时长 01:57

2020-01-14

62309次收听

02:03
枸杞泡水的功效
枸杞味甘性平,主要入肝肾经,能很好改善肝肾阴虚、腰膝酸痛以及须发早白。一、枸杞泡水,可治疗肝肾阴虚引起的眼干、口干以及耳鸣症状;二、缓解老年人腰酸腿疼,特别适合肝肾阴虚引起的腰酸腿痛;三、清除体内自由基,补益肾精,适合须发早白病人,起到延缓衰老作用。对于平常气盛或出鼻血、脾气暴躁病人,有禁忌。通过枸杞补益后,可使气火更加旺盛,气火过盛会使原有症状加重,出现上火、头晕、头疼情况。因此枸杞泡水不适合所有人群,要去医院,让医生把脉看舌后,决定是否能用枸杞泡水治疗。
02:17
艾叶生姜泡脚的好处
保健、调节身体功能、防病、治病。艾叶配合生姜泡脚,是民间非常古老的一个具有非常好的保健功能的方法。它能够激发身体内的阳气,对身体功能进行调节,起到防病甚至治病的作用。艾叶生姜泡脚特别适合于气虚、寒凝或者是血淤这类病人,主要症状表现为怕冷、爱出汗、乏力等,另外就是女性在经期出现的胸闷胸痛以及出现痛经、经血内有血块,而且经期又非常短,一般两三天就结束,这类病人用艾叶配合生姜来泡脚效果是非常的好的。还有一类就是一些老寒腿的病人,或者遇冷会出现关节疼的病人,用艾叶和生姜泡脚能够缓解关节疼关节肿,甚至能够对一些病人起到治疗作用,逆转一部分关节炎病人的症状。
黑豆与什么搭配吃最好
黑豆的吃法是非常多的,不仅是可以喝黑豆豆浆,也可以吃黑豆米饭,还有黑豆糯米粥的,当然也可以喝一些黑豆药膳汤,能够具有非常好的助孕效果,还可以根据个人口感来选择。可以搭配面包、红枣或蔬菜等来一起食用。同时要注意适量避免起到相反作用。
02:14
六味地黄丸怎么样
在我们看病的过程当中,有很多患者问我们,听说六味地黄丸,这个药挺好,我可不可以吃?怎么个吃法?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需要比较谨慎一点,就说:这个药虽然好,如果没有这方面的症状,不对症的话,吃起来,就不好了;有时候,反而会起反作用,就相当于服毒药了。六味地黄丸,它是治疗肾虚一个很出名的药物,而且它主要治疗肾阴虚,如果有肾阴虚的症状,比如说有盗汗,心烦,失眠,五心烦热,就是说,手心、脚心,心烦,心脏这方面烦躁,这是典型的肾阴虚的表现,在这种情况下,服用六味地黄丸,可以滋阴、清热、除烦,起到一个很好的,滋阴的作用,这时候,应用六味地黄丸来说,就是十分合适的了。
灵芝胶囊的价格
灵芝胶囊的价格并不是统一不变的,一般来说就是在10元到30元之间,总体虽然不是很贵,但价格差距确实比较大。具体需要多少钱还得看影响因素,比如说药物成分的配比、药物品牌以及原材料的品质等。
联苯苄唑乳膏怎么样
联苯苄唑乳膏是一种咪唑类抗真菌剂的外用药物,患者每天只需要涂抹一次干药物,最好在睡觉之前涂抹。为了使药物达到疗程,建议患者连续使用2~4周,如果在涂抹该药物时出现了不良反应,例如皮肤红肿、刺痒等等,则建议立刻停止用药。
02:08
吃元胡止痛片会上火吗
吃元胡止痛片不会上火。元胡止痛片里面的成分主要是元胡和白芷两味中药,元胡的作用是行气活血、理气止痛,它性味辛、温;白芷可以祛湿行气、燥湿止痛、驱散寒邪,有一些解表的作用,也性温。元胡止痛片主要的功用是治疗胃痛、胁痛、头痛、月经痛,能够活血、理气、止痛。虽然这两味中药都是辛、温的性味,但是长期吃应该也不会造成上火的表现,因为中医说,气有余便是火,这两味中药都没有补气的作用,所以这药应该不会上火,但是如果空腹吃,可能对胃肠有一定刺激,所以建议不要长期服用,应该放到餐后吃比较好。
除湿止痒软膏怎么样
除湿止痒软膏是治疗皮肤疾病的外用药物,有很好的止痒功效。具体分析如下:
贝母的功效
贝母主治热痰咳嗽、外感咳嗽、阴虚咳嗽、痰少咽燥、咯痰黄稠、肺痈、乳痈。贝母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其鳞茎供药用,因其形状得名。《本草经集注》说:“形似聚贝子”,故名贝母,能止咳化痰、清热散结。贝母别名勤母、苦菜、苦花、空草、药实。产于青海、四川、云南、陕西、秦巴山区、甘肃等地。贝母味苦、甘,性微寒。浙贝母味苦,性寒。归肺、心经。现代的药理实验证明,贝母有镇咳、降压、升高血糖等作用。
语音时长 01:35

2019-09-20

58801次收听

茯苓的功效和作用
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用于脾虚食少、精神不安、失眠。茯苓,中药名。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多于七到九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的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个,或将鲜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阴干,分别称茯苓块和茯苓片。茯苓味甘、淡,性平,归心、肺、脾、肾经,茯苓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之功效。用于水肿尿少、脾虚食少、便溏泄泻、精神不安、惊悸、失眠。阴虚火旺者要忌服。
语音时长 01:33

2019-09-20

50972次收听

中药冰片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冰片作用于痹症神昏、目赤肿痛,功效主要有开窍醒神、清热止痛。用于痹症神昏。本品有开窍醒神之功效,但不及麝香,二者常相须为用。冰片性偏寒凉,为凉开之品,一般适于治疗热病神昏、痰热内闭、小儿惊风等热闭,常与牛黄、麝香、黄连等药物配伍。与温里祛寒及性偏温热的开窍药相配伍,也可治疗寒闭。还用于治疗目赤肿痛、喉痹、口疮。本品苦寒,有清热止痛消肿之功,为五官科常用药,治疗目赤肿痛,单用点眼,也可与炉甘石、硼砂、熊胆等药物,制成点眼药水。治疗咽喉肿痛,口舌生疮,可与硼砂、朱砂、玄明粉共研细粉吹敷患处,如冰硼散。治疗风热喉痹,也可以与灯心草、黄柏、白矾等共为末,吹患处取效。还可用于治疗疮疡肿痛、溃后不良。有清热解毒、防腐生津的作用。
语音时长 01:37

2019-07-23

54766次收听

中药副作用大还是西药副作用大
中药和西药在治疗疾病上面都有自己的优势,很多患者都会比较担心副作用的问题,其实中药在本质上可能出现的副作用比西药要少一点,但是也会因为一些特殊的原因而导致中药会出现比较严重的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