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鼻疖
鼻疖是指发生在鼻部毛囊、皮脂腺或汗腺的急性化脓性炎症,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表现为鼻尖、鼻翼等部位的红肿热痛,严重时可形成脓头。
1、感染原因:
鼻疖多因挖鼻、拔鼻毛等行为导致皮肤破损,使细菌侵入毛囊深部引发感染。糖尿病、免疫力低下者更易发病。初期表现为局部红肿、触痛,逐渐形成锥形隆起,顶端可见黄白色脓栓。治疗需避免挤压,可外用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等抗生素药膏,化脓后需由医生切开引流。
2、典型症状:
鼻疖典型症状为鼻部局限性红肿,伴跳痛或灼热感,病变中心逐渐软化形成黄色脓点,可伴有低热或颌下淋巴结肿大。若炎症扩散可能引发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等严重并发症。出现剧烈头痛、寒战高热时需立即就医,静脉注射头孢呋辛钠、克林霉素磷酸酯等抗生素。
3、危险三角区:
鼻部属于面部危险三角区,该区域静脉无瓣膜,挤压疖肿可能导致细菌逆流入颅,引发颅内感染。发病期间严禁挤压或过早切开,需保持鼻部清洁,可用生理盐水清洗后外涂碘伏消毒。疼痛明显者可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缓解。
4、日常护理:
预防鼻疖需纠正挖鼻习惯,修剪鼻毛时注意器械消毒。发作期避免辛辣刺激饮食,多饮水促进代谢。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局部热敷可促进炎症消退,但温度不宜超过40℃,每次10-15分钟,每日2-3次。
5、并发症预防:
反复发作的鼻疖可能发展为痈,需排查是否存在鼻腔慢性炎症或全身性疾病。愈后可能遗留暂时性色素沉着,无须特殊处理。日常可补充维生素C片增强免疫力,鼻腔干燥者可用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保持湿润。
鼻疖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导致免疫力下降。饮食宜清淡,多摄入富含优质蛋白的鱼肉、鸡蛋及新鲜蔬菜水果。未化脓前可局部涂抹鱼石脂软膏促进成熟,形成脓头后须由专业医生处理。若3日内症状未缓解或出现面部肿胀扩散,需及时至耳鼻喉科就诊。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
科普文章
科普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