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炎是怎样引起的
子宫内膜炎主要由细菌感染、宫腔操作损伤、经期卫生不良、邻近器官炎症蔓延、免疫力下降等因素引起。子宫内膜炎通常表现为下腹痛、异常阴道分泌物、月经异常、发热等症状,可通过抗生素治疗、物理治疗、中医调理等方式改善。
1、细菌感染
细菌感染是子宫内膜炎最常见的原因,病原体包括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埃希菌等。细菌可能通过阴道上行感染子宫内膜,导致子宫内膜充血水肿。患者可能出现下腹坠痛、阴道分泌物增多且呈脓性。治疗需遵医嘱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左氧氟沙星片等抗生素。
2、宫腔操作损伤
人工流产术、诊断性刮宫等宫腔操作可能损伤子宫内膜屏障功能,增加感染风险。操作过程中器械消毒不彻底或术后护理不当均可诱发炎症。患者常见术后持续性下腹痛伴发热。需预防性使用阿奇霉素分散片、盐酸多西环素片等药物,并配合微波理疗促进炎症吸收。
3、经期卫生不良
经期使用不洁卫生用品、性交或盆浴可能将外界病原体带入宫腔。经血逆流时脱落的子宫内膜碎片可能成为细菌培养基。典型症状为经期延长、经血量增多伴异味。日常需勤换卫生巾,必要时可服用妇科千金胶囊配合热敷缓解症状。
4、邻近器官炎症
输卵管炎、宫颈炎等邻近器官炎症可直接蔓延至子宫内膜。炎症因子通过淋巴管扩散可能导致盆腔广泛粘连。患者多有腰骶部酸痛、性交痛等伴随症状。除使用盐酸莫西沙星片等药物外,还需同步治疗原发病灶。
5、免疫力下降
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糖尿病患者等群体因免疫功能受损更易发生感染。病原体清除能力下降会导致炎症反复发作。这类患者需加强营养摄入,适量补充蛋白质粉,必要时可注射人免疫球蛋白增强抵抗力。
预防子宫内膜炎需注意经期避免性生活与盆浴,宫腔操作后遵医嘱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日常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选择棉质透气内裤。出现持续下腹痛或异常阴道流血时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使用阴道冲洗剂破坏菌群平衡。急性期患者需卧床休息,饮食宜清淡富含维生素,可适量食用西蓝花、猕猴桃等增强免疫力。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
热门问题
专家答疑
- 1 什么是子宫内膜炎?
- 2 子宫内膜炎是否严重
- 3 子宫内膜炎怎么得的
- 4 什么是子宫内膜炎
- 5 子宫内膜炎怎么引起的
- 6 子宫内膜炎如何形成
- 7 子宫内膜炎是怎么形成的
- 8 得子宫内膜炎是怎么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