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小儿石膏综合征
小儿石膏综合征是指儿童因长期固定石膏导致的一系列躯体不适症状,主要包括腹胀、恶心、呕吐、食欲下降等胃肠功能障碍表现。该症状通常与石膏固定后活动受限、体位压迫、局部血液循环受阻等因素有关。

石膏固定是儿童骨折治疗的常用手段,但长期制动可能引发多种并发症。小儿石膏综合征的核心机制在于石膏对腹部的机械性压迫,尤其在胸腰段或骨盆固定时更为明显。石膏过紧会直接挤压腹腔脏器,影响胃肠蠕动功能,导致食物滞留和气体积聚。同时,儿童脊柱生理曲度较小,平卧位时腹内压更易升高。固定体位还可能通过神经反射抑制肠蠕动,加重消化系统症状。
典型症状多出现在石膏固定后3-7天,早期表现为进食后饱胀感,逐渐发展为持续性腹胀伴肠鸣音减弱。约半数患儿出现反射性恶心呕吐,呕吐物常含未消化食物。严重者可因膈肌上抬出现呼吸急促,甚至引发脱水或电解质紊乱。婴幼儿因腹壁肌肉薄弱,症状往往更为显著。部分患儿可能合并皮肤压疮或肢体远端肿胀,需与血管神经损伤相鉴别。
预防措施应从石膏固定时开始,技术操作上需预留足够腹腔空间,胸腹段石膏可设计成前侧开放样式。固定后每2小时协助患儿变换体位,如条件允许可采用半卧位。饮食上遵循少食多餐原则,避免豆类、碳酸饮料等产气食物。每日进行足趾主动活动训练,促进血液循环。如出现持续呕吐或明显呼吸困难,需立即就医调整石膏松紧度。多数患儿经体位调整和胃肠减压后症状可缓解,极少数需拆除石膏改用其他固定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