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得了过敏性荨麻疹怎么办
哺乳期得了过敏性荨麻疹可通过避免过敏原、冷敷缓解瘙痒、遵医嘱使用抗组胺药物、局部涂抹炉甘石洗剂、调整饮食等方式治疗。过敏性荨麻疹通常由食物过敏、药物过敏、环境刺激、感染、自身免疫异常等原因引起。
1、避免过敏原
哺乳期荨麻疹患者需立即排查并远离可能的过敏原,常见包括海鲜、坚果、花粉、尘螨等。记录饮食和接触物有助于识别诱因。若因药物诱发,应在医生指导下停用或更换。避免抓挠皮损部位,防止继发感染。
2、冷敷缓解瘙痒
用冷毛巾或冰袋包裹后敷于患处,每次5-10分钟,可收缩血管减轻红肿和瘙痒。避免热刺激加重症状。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减少摩擦,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洗澡水温不宜过高,禁用刺激性洗剂。
3、抗组胺药物
哺乳期需严格遵医嘱使用第二代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片,这类药物对婴儿影响较小。避免使用第一代抗组胺药如苯海拉明片,可能通过乳汁分泌影响婴儿。用药期间观察婴儿是否出现嗜睡等不良反应。
4、炉甘石洗剂
局部涂抹炉甘石洗剂可收敛止痒,每日2-3次。皮肤破损处禁用。合并湿疹时可短期使用弱效激素药膏如氢化可的松乳膏,但需避开乳房区域。哺乳前彻底清洁涂抹部位,防止婴儿接触药物。
5、调整饮食
暂时避免高组胺食物如鱼虾、蛋奶、草莓等,增加维生素C丰富的蔬菜水果如西蓝花、猕猴桃。保证每日饮水量促进过敏原代谢。若怀疑母乳诱发婴儿过敏,可咨询医生后暂停哺乳24-48小时观察。
哺乳期荨麻疹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情绪波动诱发症状。室内定期通风除螨,床单衣物高温消毒。若出现喉头水肿、呼吸困难等严重过敏反应,需立即就医。治疗期间可继续母乳喂养,但需密切监测婴儿状态,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调整喂养方案。日常可选择燕麦浴或薄荷精油辅助舒缓皮肤,但使用前需做小范围过敏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