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子宫内膜异位症怎么治比较好

发布时间:2020-09-1661313次浏览

针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方法上,专家表示,方法不应该是照搬,而是要根据患者朋友的病情、年龄、病变范围等各个方面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方法来治疗,才能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今天为大家介绍非手术治疗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相关常识。

1、定期随访

主要运用于病变轻微、无症状或症状轻微的患者,一般数月随访1次。一旦症状或体征有发展,便可酌情进行治疗。要求生育者应积极行不孕症的各项检查。促使尽早受孕,经过妊娠,病变可能自然消退。

2、药物治疗

临床上应用性激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作用机制可能为:性腺激素通过对垂体前叶的负反馈作用,抑制卵巢排卵。大量孕雌激素治疗使异位的子宫内膜发生蜕膜样变,间质高度水肿缺血,继而坏死、吸收。药物治疗方法如高效孕激素疗法、假绝经疗法、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内美通等。

以上内容是关于非手术治疗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相关介绍,相信大家在阅读本文后,对于该症治疗问题应该更加全面了。其实无论是哪种方法,只要适合患者的实际疾病情况,能实现治愈的目的就是最好的。以上对子宫内膜异位的相关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有一定的帮助,最后提醒患者朋友一定要引起高度的重视,切勿久拖不治,不然就会有严重危害。

相关推荐

子宫内膜异位症能否治好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可以治好的,但是由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与很多的生理因素有关,所以在治疗以后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人,还有可能会再次复发。尤其是在生育年龄的女性,由于卵巢分泌的雌激素作用比较旺盛,子宫内膜异位病灶再次复发的机会就比较大了。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以及手术治疗,通过药物抑制子宫内膜异位病灶的生长和发展是有一定作用的,但是也有可能会复发。另外就是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可以切除子宫内膜异位病灶,尤其是比较明显的较大的子宫内膜异位病灶。但是对于深部结节型或者种植在子宫、骶骨、韧带等等,深部的部位的内膜异位病灶,治疗效果就比较差了。
语音时长 01:01

2021-03-04

110844次收听

抗子宫内膜抗体是验血吗
抗子宫内膜抗体检测是通过验血检查的。抗子宫内膜抗体检测是检查女性发生不孕症的原因的一种检查手段。导致女性不孕症的原因有几种,首先就是排卵障碍所导致的不孕症。女性由于患有一些生殖内分泌疾病,导致卵巢没有排卵或者稀发排卵,是导致女性不孕症的最为常见的原因。另外就是输卵管原因所导致的不孕症,由于慢性盆腔炎或者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导致输卵管粘连梗阻是导致女性不孕症的常见原因。另外的原因就是免疫因素导致的不孕症,其中抗子宫内膜抗体阳性是免疫因素导致不孕症的常见的病因,需要进行相关的治疗免疫抗体转阴以后,再进行备孕怀孕的几率会有所增高。
语音时长 01:01

2021-03-04

104685次收听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方法
随着近年来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危害越来越严重,引起了人们的广大重视,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相信大部分人尤其是女性朋友都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如何治疗该病也成了人们心中最想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预防比较好的办法
从医学的角度来看,子宫内膜异位症引发的病因有很多,而且有很多的病因还没有明确的解释,因此要想做好预防工作,减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率,还是有一定的困难,为了帮助到女性朋友,特意请子
02:29
子宫内膜异位症有什么症状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症状主要就是痛经,此外表现包括性交痛等等,需要借助B超检查,判断是否有巧克力囊肿。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女性的一种常见疾病,最主要的症状是痛经,一般表现为继发性、渐进性痛经,痛经会越发严重,甚至服用止痛药也无效;除痛经、性交痛也是常见表现。因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常有后穹窿触痛结节,性生活时碰到结节,便会引起性交痛。子宫内膜异位症也与不孕相关,尤其是巧克力囊肿患者,巧克力囊肿周围常有粘连,对排卵以及输卵管功能产生较大的影响,会造成不孕。痛经、性交痛、不孕是主要的症状。对于有上述症状的患者,需及时做妇科三合诊检查,感知是否有后穹窿触痛结;B超检查,判断是否有巧克力囊肿。
02:20
子宫内膜异位症影响怀孕吗
子宫内膜异位症影响怀孕。子宫内膜异位症是目前最常见的导致不孕的因素,它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影响。一、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特点是多发,可能出现在腹膜、卵巢、输卵管。当出现在输卵管时,可能会影响输卵管的形态,导致输卵管的粘连以及输卵管的梗阻,从而导致出现不孕。二、子宫内膜异位症出现在卵巢上,导致出现巧克力囊肿或者异位的病灶,在卵巢上可能会出现一个广泛的分布情况,有可能影响卵巢的结构和卵巢的实质,从而影响卵巢的正常排卵功能。三、子宫内膜异位症会导致出现盆腔炎症的状态,炎症因子的分泌,不利于受精卵的受精、着床以及后面的胚胎发育,所以也会增加出现流产的可能性。
02:17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怎么引起的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正常的子宫内膜出现在了宫腔以外的其他地方。正常情况下,子宫内膜分布的范围只是在宫腔范围内,但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子宫内膜可能会跑到其他地方,比如子宫肌层里会形成子宫腺肌症或者腺肌瘤。如果子宫内膜异位到卵巢上,可能会出现卵巢的子宫内膜异位症,随着月经周期,异位的子宫内膜和原位的子宫内膜同时剥脱、出血、反复,可能会形成卵巢巧克力囊肿。此外,内膜还可能异位到盆腹腔的腹膜上,也会出现周期性的剥脱以及出血,从而形成一个子宫内膜异位的病灶,并且可能带有明显的疼痛。
什么是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出现在子宫腔以外的一些组织,临床表现是多种多样的,组织学上虽然是良性,但这个疾病却有增生浸润转移等一些恶性的行为,是生育年龄女性比较常见的疾病。异位的子宫内膜可以侵犯全身的任何部位,但大部分位于盆腔。其中宫底部的韧带,子宫直肠凹陷,以及卵巢是最常见的受侵犯的部位。其次为子宫的浆膜、输卵管、乙状结肠等等,异位的内膜也可以出现在身体的其他部位。比如膀胱、输尿管、肾脏等等。因为异位的子宫内膜也会随着月经来潮时发生周期性的变化,所以这样患者容易出现月经来时疼痛,主要是异位的内膜部位出现的疼痛,这样的疼痛随着病情症状会越来越加剧,医学上称之为进行性加重的痛经。
语音时长 01:36

2019-12-25

53468次收听

怎样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疾病中常见的一种,目前对于发病原因没有明确的定论。对于治疗这样的疾病,患者可以采取的办法相对来说还是挺多的。对于病情不严重的患者,可以使用相关药物。而稍微严重的患者,可以采用药物治疗以及手术治疗的方式。
子宫内膜异位症怎么回事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因为多方面原因引起的,不同患者的病因也可能会存在不同。比如子宫内膜碎片种植在盆腔脏器、化生内膜、良性转移、医源性的内膜移植、免疫防御功能缺陷、内分泌异常等,都是造成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原因,患者需要听医生吩咐治疗,还需要减少酸性刺激食物的摄入,保持好心情。
子宫移位怎么办
正常子宫位置有赖于盆底肌肉及其筋膜和附着于子宫的韧带的支持。正常情况下在体位变动,用力,膀胱直肠充盈时,子宫位置可略有改变,当支持子宫的组织受损而松弛,或因盆腔倾斜、坐、站、立、卧床过久,可使子宫位置有所改变。常见的有两种类型,子宫后位和子宫过度前位,无症状而活动的后位子宫无需治疗,较长期可以每日定时采取胸膝卧位,可以使移动性的后位子宫自然复位。有症状的,可用双合诊或三合诊时手法复位,然后放入合适的子宫托,以维持子宫的前驱位置,严重的子宫后位而症状明显,经手法复位或子宫托复位后,症状有所改善的,或除子宫后位外,找不出其他原因的不孕症的,可考虑手术治疗。如果是子宫过度前位,治疗时可以采用宫颈扩张术,扩大宫颈和性激素人工周期疗法。
语音时长 01:55

2019-10-16

54763次收听

子宫内膜异位症症状
子宫内膜异位症这种病情,对女性来说是非常严重的,所以女性要对这种病症的症状,进行详细的了解,像月经有不正常的情况,有时候会提前,有时候会推迟。伴随着时间不正常的同时,还可能会有怀不上孩子的症状。这个时候就可以确定,是异位症病情导致的了,另外还有房事的时候,会感觉到疼痛。
01:44
子宫肌瘤的预防
目前子宫肌瘤的预防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第一、雌激素类药物的使用,必须在医生正确指导下用药,个人切记不要轻易用药;第二、控制豆类和蜂王浆类的食品的摄入;第三、育龄和绝经后的妇女定期做妇科检查或者B超检查。
01:37
子宫内膜异位症怎么检查
子宫内膜异位需要做b超检查、妇科检查、血清学检查、输卵管造影、内分泌、抗苗勒氏管激素检查等。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检查项目有很多,包括:一,B超检查。B超主要看患者是否有巧克力囊肿。二,做妇科检查。看患者有无深部的结节。三,血清学检查。查一些CA125等有无改变。四,输卵管造影。观察患者输卵管腔内有无子宫内膜异位的情况。特别是针对一些不明原因一直不能怀孕的患者,在造影片上观察是否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表现。五,月经来潮2到4天的内分泌、抗苗勒氏管激素。
如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
口无唾液、出现口干症状应找出病因对症治疗。糖尿病等身体疾病造成口干应以治疗身体疾病为优先;精神压力造成则应放松心情、调整自律神经。长期感到口干舌燥的人应从生活习惯着手改善,再搭配保健用品解决口干问题。唾液具有抗菌、净化口腔、中和口腔酸性、保持口腔湿润的效用,能修复牙齿表面。成年人每日唾液分泌量约一点五公升,若是分泌不足或损耗过多会产生口干症状。唾液分泌减少的因素除老化还包括压力、忧郁情绪引起自律神经失调,口干也是糖尿病和薛格连氏症候群的症状之一。鼻子生病习惯张口呼吸,会使口中唾液蒸发过快,也是造成口干的原因。平时可以做简单运动来刺激唾液分泌:1、活动咀嚼肌,刺激唾液分泌。吃有嚼劲的食物,如口香糖、糖果,吃饭细嚼慢咽,养成咀嚼习惯。2、保持口腔湿润利用鼻子呼吸,避免口腔唾液蒸发。维持适当的室内湿度,随时补充水分。3、按摩口腔、刺激唾腺唾腺分布区域,包括:耳根底下的耳下腺、下颚後方的颔下腺及舌头底下的舌下腺。嘴唇、脸颊内侧也有唾腺。按摩时可搭配保湿凝胶,一面涂抹一面按摩脸颊和舌头,促进唾液分泌。
语音时长 01:23

2018-09-21

62223次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