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的危害性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危害包括重症病例可能出现脑炎、肺水肿、循环衰竭等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手足口病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5岁以下儿童为高发人群,需警惕重症病例的发生。

1、神经系统损害
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可能出现病毒性脑膜炎、脑干脑炎等神经系统并发症。患儿表现为持续高热、精神差、嗜睡、易惊、肢体抖动、呕吐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抽搐、昏迷、呼吸节律改变等表现。临床常用甘露醇注射液降低颅内压,辅以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注射液减轻炎症反应,必要时使用人免疫球蛋白进行免疫调节。
2、呼吸系统损害
部分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可发生神经源性肺水肿,表现为呼吸急促、口唇发绀、咳粉红色泡沫痰等症状。这种情况多与脑干受损导致交感神经过度兴奋有关。治疗需及时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使用呋塞米注射液利尿减轻肺水肿,同时给予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维持循环稳定。
3、循环系统损害
重症手足口病可能引起循环衰竭,表现为四肢发凉、皮肤花纹、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血压下降等休克症状。这种情况多与炎症因子风暴导致心肌损伤有关。临床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时使用多巴胺注射液维持血压,必要时进行液体复苏治疗。
4、继发感染风险
手足口病患儿口腔疱疹破溃后容易继发细菌感染,表现为局部红肿、化脓、发热不退等症状。常见致病菌包括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可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头孢克洛颗粒等抗生素治疗,同时配合康复新液漱口促进黏膜修复。
5、传播性强
手足口病具有高度传染性,主要通过粪口途径、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病毒可在患儿粪便中存活数周,容易在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引起暴发流行。预防措施包括隔离患儿、加强手卫生、对环境物品进行含氯消毒剂消毒等。
家长应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出现持续高热、精神萎靡、呼吸心率增快等预警症状时需立即就医。患病期间应保持患儿口腔清洁,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恢复期仍具有传染性,建议隔离至症状完全消失后1周。平时注意培养儿童良好卫生习惯,流行季节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可考虑接种EV71灭活疫苗预防重症手足口病。
相关推荐
02:15
02:16
02:13
01:44
02:06
为你推荐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特色医院
热门问题
专家答疑
生活问答
- 1 手足口病是怎样造成的
- 2 什么是手足口病?
- 3 什么是手足口病
- 4 手足口病严重吗
- 5 手足口病的特点
- 6 手足口病怎么造成的
- 7 手足口病怎么引起的
- 8 手足口病是如何造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