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早产儿打嗝是怎么回事

50682次浏览

许多家长在照顾早产儿的过程中会发现早产儿有打嗝的症状,出现这种情况很可能是由于宝宝受寒引起的,也可能是由于宝宝饮食不节制,脾胃功能受到影响而引起的。当宝宝受到突然的惊吓时也会出现打嗝的症状。早产儿打嗝大多数对健康不会有什么危害,家长不必过于担心。

对于妊娠未达到37周就出生的新生儿,被称之为早产儿。早产儿过早从母体内娩出,身体发育并不完善,家长在照顾的过程中也会特别注意。许多家长在照顾早产儿的过程中会发现早产儿有打嗝的现象,那早产儿打嗝是怎么回事呢?
  一、早产儿打嗝是怎么回事
  1.受寒
  在照顾宝宝的过程中,如果家长护理不当,导致宝宝受寒,很容易引起打嗝。如果宝宝突然打嗝,且声音高亢有力,一般是由于受寒引起的。家长要注意做好保暖工作,给宝宝喝一些热水,也可以给宝宝喝一些桔皮水,也有助于缓解打嗝的症状。
  2.饮食不节制
  还有一些宝宝打嗝是由于饮食不节制引起的,比如宝宝喝了太多的奶水,或妈妈饮食过于生冷,影响到奶水质量,都会影响到宝宝的脾胃功能,导致胃胀气上逆,引起打嗝。这种情况下,家长可以为宝宝轻柔的按摩胸腹部,也可以给宝宝喝一些山楂水,缓解打嗝的症状。还有一些宝宝由于喝奶过急,吸入了较多的空气,也会出现打嗝的症状。
  3.宝宝受到惊吓
  一些宝宝由于受到惊吓,比如巨大的声响、刺激的光线等的刺激,都会出现打嗝的症状。要注意的是,许多宝宝的打嗝都是良性自限性打嗝,对健康不会有什么影响,过一会儿可恢复正常,家长不必过于担心。
  二、宝宝一直打嗝怎么办
  宝宝打嗝的症状如果持续较长时间,家长可以通过一些小技巧改善宝宝打嗝的症状。比如当宝宝不停打嗝时,家长可以用手指稍稍用力弹宝宝的足底,使宝宝哭出声来,由于膈肌的收缩,打嗝的症状可消失。还可以给宝宝喂一些热水,改善打嗝的症状。家长还可以用指尖轻轻挠宝宝的耳边或唇边等较为敏感的部位,也都可以改善打嗝的症状。

相关推荐

早产儿发育迟缓怎么办
早产儿发育迟缓可通过营养强化干预、定期发育评估、康复训练指导、药物辅助治疗、家庭环境优化等方式干预。早产儿发育迟缓通常与宫内生长受限、慢性缺氧、感染、代谢异常、脑损伤等因素有关。
什么叫做羊水穿刺检查
穿刺是将穿刺针刺入人体抽取分泌物做进一步检测的一种诊疗技术。羊水穿刺检查也称为羊水检查,是产前诊断的一种方法,是在超音波导引之下,将一根细长针穿过孕妇的肚皮,子宫壁,进入羊水腔,从产妇的子宫中采取少量羊水,检查羊水中所含的胎儿细胞或特定物质,是诊断胎儿异常与否的方法。为了安全的采取羊水,羊水穿刺检查应在生成充分量羊水的妊娠16周之后方可实施。针对高危人群,有时为了更早期诊断染色体异常与否,也可选择在10~13周直接采取胎盘绒毛组织的绒毛检查。因为这时胎儿小,羊水相对较多,胎儿漂在羊水中,周围有较宽的羊水带,用针穿刺抽取羊水时,不易刺伤胎儿,不会引起子宫腔骤然变小而流产,而且这个时期羊水中的活力细胞比例最大,细胞培养成活率高,提高确诊率。
语音时长 01:16

2022-10-27

71178次收听

早产儿怎么喂奶
早产儿喂奶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早产儿的体重比较低,而且孩子的吸吮能力比较弱,如果母乳不足的情况下要考虑人工喂养,也就是采用早产儿的配方奶粉进行人工喂养。在医院每隔三个小时喂一次奶。出院后约一个月内婴儿想吃奶的时候就请喂奶,但婴儿4小时以上不吃奶,睡觉时需把婴儿叫醒后喂奶。一个月后白天每隔3~4小时喂一次奶,夜间6小时不吃也能熟睡,以有规律的喂奶为佳。早产儿出生至原本预产期为止,或早产儿的体重到3kg为止,需喂早产儿奶粉,之后慢慢替换为一般奶粉。但也有分娩日起一直喂早产儿奶粉至6个月的情况。直接打算母乳喂养的产妇,为了使婴儿熟悉,出院之日起开始教婴儿吸吮乳头,但不要让婴儿太疲惫。通常是婴儿的体重超过2.5~3kg后,再给婴儿喂母乳。
语音时长 01:16

2022-10-27

81614次收听

01:29
早产儿如何预防接种
足月健康的新生儿在出生后1-2天会在医院接种乙肝疫苗和卡介苗。由于早产儿出生时体重低,情况不稳定,大多数不能像足月儿那样生后马上打预防针。在宝宝1岁以内要接种的疫苗很多,一定要听从医生的要求按时接种,预防各种传染病。出院后4周内第一次去儿科门诊时,体重达到2.5kg以上的早产儿,可实施卡介苗,预防接种。居住地等原因,不方便去医院接种时等婴儿体重到2.5kg以上后也可就近去社区卫生中心接种卡介苗,其他预防接种按日程另行安排。
01:44
早产儿出现哪些情况提示有发育障碍
早产儿一般是怀孕满28周不到37周出生的孩子。早产儿由于脱离母体时间比较早,抵抗力较弱,身体器官没有发育的特别完善。对早产儿发育的评估,需要到医院进行。医生会根据孩子的反应以及身体情况进行评估,了解有无发育障碍的问题。出现以下症状可能会有发育障碍的问题:纠正月龄过4个月也抬不起头的情况;纠正月龄过5个月还不会主动抓物的情况;纠正月龄过7个月婴儿坐下后自己无法保持坐姿的情况,可以坐下但总是屈膝跪坐,或者可以爬但只能腹部贴地匍匐前进,不能用四肢爬行的情况;12个月仍不会抓物无法站立的情况;12个月也只会使用一只手的情况。
早产儿怎么护理
对于一些早产儿,家长需要采取合理的方式来进行护理。要注意早产儿的体温,做好保暖的措施,同时需要定时在宝宝生活的地方进行消毒,避免出现交叉感染的情况。此外,要做好宝宝的喂养护理工作,及时给宝宝补充营养。
早产儿脑损伤预后如何
早产儿脑损伤后尽早进行正规康复治疗,一般可以取得不错的预后效果;如果脑损伤比较严重,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出现运动缺陷、脑瘫、视觉障碍、智力低下等后遗症,预后效果较差。
早产儿脑损伤的症状
早产儿脑损伤是比较吃行间的,需要积极治疗。具体的症状会容易出现听力、认知、视觉等方面的障碍,有些还会出现徐顺困难、脑神经损伤、肺水肿等一系列的表现。有些患儿还会出现抽风、抽搐、呼吸困难等情况,最好采取积极的措施治疗。
美赞臣早产儿奶粉有什么营养
早产儿属于较特殊的人群,因此对于奶粉的营养成分要求比较高。早产儿的喂养和护理需要在严格的情况下进行,美赞臣早产儿奶粉的营养成分较多,比如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的含量比一般的配方奶粉要高出很多,能及时的补充早产儿所需的营养物质。
早产儿怎么护理
初生的早产儿入室后应先安静4小时,头侧向一边,使口内黏液向外流,以后每2~3小时轻换体位1次。每4小时测体温1次,每日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之差不应超过1℃。氧的使用以有呼吸困难或青紫、情况欠佳者为限,禁忌以氧吸入当作常规。
语音时长 02:17

2018-09-30

53754次收听

多少周算早产
从医学角度来讲,正常妊娠分娩应该是38-42周。低于38周且超过28周就称为早产。但也有些体质特殊的准妈妈,只要胎儿检查健康,36周出生的胎儿,只要注意身体调养,与正常胎儿无明显区别。临床上对于早产儿是指胎龄在37足周以前出生的活产婴儿。
语音时长 02:21

2018-09-21

69609次收听

早产的孩子成长后面临的问题
早产的孩子成长后面临的问题是会有焦虑不安情绪,对于生活适应能力差,教育接受度低,严重影响日后生活和就业。易发生听力视力障碍,可通过筛查和预防。早产儿因身体各器官发育不完全,因此后期有并发症存在危险。临床表示早产儿智力低下发生率是7.8%,脑瘫发生率是3%。
语音时长 01:20

2018-09-21

63109次收听

02:50
早产一个月的宝宝发育标准是什么
对于早产宝宝的发育标准,在计算的时候,应该按照宝宝的矫正月龄去计算。对于矫正胎龄在40周以下的早产宝宝,生长发育评判要按照胎儿宫内生长曲线图。对于矫正胎龄在40周以上的早产宝宝,应该按照WHO或者是中国儿童生长标准曲线图,来对早产宝宝的生长发育进行评判。如果早产宝宝的各项发育指标,都追赶上了足月儿的标准,那这个时候,对于早产宝宝生长发育的评判,基本上就可以参考普通婴儿的发育标准。另外,早产宝宝的家长要注意,不足月的宝宝免疫力会稍微差一些,体重以及身高增长速度要低于足月宝宝,到两个月后会逐渐改善。随着月龄增加到七八个月以后,体重以及身高会和正常的足月宝宝差不多。不过,也有一定的差异,这与宝宝的实际情况有很大关系。
01:47
早产的孩子长大后有哪些不足
早产的孩子很可能会出现发育迟缓,并且身材矮小。一般情况下,早产儿出现智力低下的发生率为7.8%,瘫脑的发生率为3%。另外,对于早产的孩子来说,大多数还可能会有胃部疾病的问题,也可能会出现营养吸收不良,以及免疫力很低的情况,出现这些情况,就会容易导致宝宝经常生病。对于早产儿来说,视力以及听力的障碍,可以通过出生后的视觉以及听觉的筛查和防治措施,出现伤害明显减少的情况。一般小早产儿到了儿童期之后,可以产生多动症、情感问题以及焦虑等问题的风险,还可能会出现社会适应性差的情况。当孩子出现这些问题之后,将会影响儿童的受教育程序,还可能会影响孩子以后的独立生活能力,对于孩子成年之后的就业,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02:26
早产儿体重标准
一般情况下,早产儿在足月之前,每天长到15至20克/公斤是比较适宜的。在足月后按校正年龄对比看足月儿的生长曲线图来评估,如体重、身长以及头围,在25百分位以上,这种情况就是比较好的。另外,早产儿本身需要追赶性生长,每天25克,一个月基本上一斤半。两周之后体重增长,每日体重增长在20克到30克,是正常的情况。家长可以对宝宝一周的体重增长数据进行记录。但是,一般在早产儿出生后的第一周,会有生理性的体重下降期,经过7至10天,会恢复至出生体重。除此之外,一些严重疾病,会对宝宝体重增长速度产生一定影响。所以,对于宝宝每天的摄入量要仔细计算。对于早产儿来说,家长需要采用合适的喂养方式。这样对于宝宝的健康生长,大有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