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中药人参功效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0-02-0654543次浏览

中药人参的功效之一就是调节中枢神经系统,使大脑的兴奋和抑制过程得到改善;再就是能够改善大脑功能,提高记忆能力还可以改善心脏功能,预防和治疗多种心脏疾病。除此之外,人参也可以用于治疗神经衰弱,改善血脂以及缓解贫血的病情。

人参是大多数人都听说过的一种中草药,具有非常高的药用价值,可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在日常的生活当中,很多人都会通过服用人参来调理身体和治疗各种疾病。不过人参不是万能的,想要更好的应用,就需要对它的功效进行了解,那么中药人参功效是什么?
  1、调节中枢神经系统
  中药人参有助于调节中枢神经系统,使大脑的兴奋和抑制过程得到有效的改善,让它们可以处于平衡的状态。同时还具有抗疲劳的作用,提高体力劳动的能力。
  2、改善大脑功能
  中药人参也可以改善大脑的功能,有效的提高学习的记忆力。人参中含还有能够增强记忆功能的人参皂苷,对于改善大脑的功能有积极的作用。
  3、改善心脏功能
  适当的服用人参也可以改善心脏功能,这也是比较常见的功效之一。人参可以增加心肌的收缩力,同时也可以让心率减慢,心输出量以及冠脉的血流量增加,同时还可以抗心律失常以及心肌缺血。而且人参还有明显的耐缺氧作用,使耗痒的速度明显减慢,还能使心房在缺氧的时间下延长收缩时间。
  4、治疗神经衰弱
  中药人参能够有效的兴奋神经系统,使机体的活动能力明显提高,对于神经衰弱这种疾病有着一定的治疗作用,帮助患者消除全身无力、头痛以及失眠等症状。
  5、改善血脂
  中药人参当中含有人参皂苷,人参皂苷对于改善血脂来说有着很大的帮助,可以有效的降低血液当中的胆固醇以及甘油三酯的含量,降低动脉硬化指数,可辅助治疗高脂血症和动脉硬化等疾病。
  6、缓解贫血的病情
  人参以及其提取物都可以保护骨髓的造血功能,同时也可以起到刺激作用,使红细胞和白细胞的数量以及血红蛋白量都能够增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贫血的病情。

相关推荐

02:58
安宫牛黄丸的作用与功效
清热解毒、镇惊开窍。安宫牛黄丸是临床常用急救中药之一,适用外感热病出现的高热昏迷,广泛用于高血压危象、中风热闭证,用于高热、昏迷、躁动、颅脑损伤出现意识障碍、脑血管意外、乙脑、流脑、肝性脑病、重症肺炎、高热抽搐、中毒性痢疾、大脑发育不全等高热危象的急救。安宫牛黄丸出自《温病条辨》,用于中风昏迷及脑炎等疾病。安宫牛黄丸由11味中药组成,牛黄有清心、豁痰、开窍、凉肝、息风解毒作用。麝香有辛散温通、开窍醒神的作用,两者配合突出清热解毒、芳香开窍的作用。
保济丸有什么作用
保剂丸是一种特别常见的中草药,在选择保剂丸之后有着很多的作用,首先可以治疗风寒感冒治疗、腹泻腹痛、缓解晕车、还具有祛湿的效果。所以在生活中已经成为一种代表性的药物,能够保证个人的健康。
罗布麻的功效与作用
罗布麻是一种中草药材,它的作用和功效还是比较多的,而常见的几种功效是可以降低血压,还能增强免疫力,除此之外,罗布麻还有延缓衰老和利尿消肿的作用,所以说,生活当中运用到罗布麻的地方还是挺广泛的,除了上面地点作用,它还有抗辐射等其他方面的作用和功效。
02:41
红花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活血通经、散瘀止痛,改善心肌缺血,扩张血管。红花是菊科植物红花的干燥花,气微香,味微苦,以色红鲜艳质柔软者为佳,生用,其药性辛、温,归心肝经。其功效是活血通经,散瘀止痛,主要应用在瘀血阻滞之经闭痛经和妇女产后的恶露不行,是妇科瘀血阻滞经闭的常用药。另外,瘀滞的腹痛、冠心病的胸痹心痛、胸胁的刺痛、肝的症瘕痞块都可以应用。本品还可以用于跌打损伤,疮疡肿痛、热血瘀滞引起的血瘀,或者是斑疹色暗。从现代药理来看,其主要的功效有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缺血,扩张血管,降血压对抗心律失常,抑制血小板聚集。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镇痛,镇静,抗惊厥作用。它的食用方法是水煎服,一次3到10克,孕妇应该慎用,有出血倾向的患者不宜多用。
众生片的功效与作用
通过服用众生片,能够对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进行治疗,同时也能够起到凉血活血的作用,可以有效地消炎止痛,避免疾病的恶化。在服用药物的时候,患者需要按照医嘱服用,避免过度服用而导致健康受损,引起其他疾病。
什么是三伏贴
三伏贴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主要是采取冬病夏治的原则,将一些特定的膏药贴在身上特定的部位从而起到治疗的效果,三伏贴对于一些慢性疾病有很好的作用,不仅可以延缓疾病的不适症状,而且能从根源上治疗疾病,即便是在治疗之后,也可以起到预防复发的作用。
02:08
六味地黄丸的功效与作用
补治肾阴、滋阴清火、泻热。六味地黄丸是一个十分常见的中成药。它是补肾阴方面最常用的这个中成药之一。在治疗肾阴虚这方面,功效比较卓著。肾阴虚,它主要的表现,可以表现为五心烦热、盗汗、心烦、眼睛干涩等等。六味地黄丸当中,它有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丹皮等这几味药,这当中的生地,是滋阴清火为主的一个药。像那个当中的丹皮,它也有清虚火、清阴火、泻热的作用。山茱萸,它是一位酸性的药物,它有补阴、生阴等等这些个作用。泽泻、丹皮、茯苓这几位药,还有这个泄火的作用,往下泄的作用,所以,这里边,有补有泻,治疗这个肾阴虚作用比较强大。
02:23
黄芪的禁忌
黄芪的禁忌,如果患者是阳热证,阳热上亢,比如说有咽喉肿痛,淋巴结肿大,头晕、头胀、头痛,大便干燥,眼睛干,眼肿的现象,不能用黄芪的,因为黄芪偏温、燥,如果使用黄芪,无异于火上浇油,对病情起反作用。如果患者本身体质偏阴虚,平时有内热,五心烦热、盗汗、咽干、口燥,也不能使用黄芪。黄芪补气药物,在临床上,应用十分广泛,但不是万能的,需要在一定的条件下,对治疗某种病症才有效。如果配伍不当,或使用不当,也会产生副作用。
知母有毒吗
知母这味药是一味经常使用的中药,它本身是不具有毒性的,但是任何药物都有它适合的人群和不适合的人群,以及禁忌使用的情况。首先它是一味苦寒的药物,能够入肺经、肾经、胃经,它能够解热除烦,清肺滋肾,能够治疗热病造成的口渴。肺热引发的咳嗽,阴虚引发的燥热,以及骨蒸潮热,比如下午出现的低热,还有的人自觉热从骨头内蒸发而出,称为骨蒸潮热。那么什么人不适合使用知母呢?因为知母有一定的滑肠的作用,它的性又是偏寒的。所以脾胃虚寒的人群,大便经常的溏泻,不适合使用这个药。当然也要根据中医医生来给患者进行辨证论治,使用知母来配合一些其它的药物一起使用,也不是有绝对的禁忌的。
语音时长 01:20

2019-10-15

61375次收听

知母治喉炎吗
知母对治疗喉炎是有一定的作用的。知母,主治外感热病,高热烦渴,骨蒸潮热,内热消渴,肠燥便秘,肺热,痰黄,发热等症,既能够清泻实热,又能够清退虚热。常辅助石膏用于肺胃实热,高热烦渴,也常用于肺热咳嗽,阴虚潮热,津伤口渴,消渴等。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热性病出现的久热不退,慢性消耗性疾病的发热、梦遗、滑精、性神经兴奋性增高见有咽痛、口干等症状者,可辨证用之。
语音时长 01:36

2019-10-14

60207次收听

五味子糖浆怎么样
五味子糖浆,中成药名,为补益剂,具有益气生津、补肾宁心之功效。用于心肾不足所致的失眠、多梦、头晕,神经衰弱证见上述证候者。外感发热患者忌服。注意事项:忌辛辣、生冷、油腻食物,感冒发热病人不宜服用。本品宜饭前服用,高血压、心脏病、肝病、肾病等慢性病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儿童、孕妇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服药两周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药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服用。
语音时长 01:31

2019-09-20

66344次收听

栀子泡水喝有什么好处
清热解毒、降血压、降血脂、祛湿护肝。中医认为栀子味苦,性寒,归心、肝、肺、胃经,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用栀子泡水喝最主要也是最常见的好处就是清热解毒。如果是阳性的体质,平时很容易上火,可以选择用栀子泡水喝。但是如果平时比较怕冷,脾胃也不是很好,还是建议不要选用栀子泡水喝。栀子泡水喝,对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也有很大的帮助。用栀子泡水,可以帮助降低血压、降血脂。栀子泡水喝还可以祛湿护肝,对于肝胆湿热所导致的部分疾病有改善作用。
语音时长 01:35

2019-09-20

64375次收听

双黄连口服液作用
双黄连口服液作用有疏散风热、清热解毒,治疗风热感冒。双黄连口服液是一款疏散风热、解毒的中成药物,主要成分为金银花、黄芩、连翘等清热解毒的中药材。它主要用于治疗风热感冒,适用于外感风热所致的感冒。此病一般表现为发热恶风、汗出不畅、头胀痛、鼻塞流黄涕、咳嗽、舌红、苔薄黄、脉浮数。双黄连中主要以金银花为常用的清热解毒药,用于温病初起的解表、清热、解毒、止痢等。黄芩为常用清热燥湿、解毒凉血药物。连翘有清心、肺、胃之热,散温邪,解疮毒等作用,还可以用于治疗风热咳嗽。双黄连口服液同样适用于风热犯肺,肺失清肃所致的咳嗽,临床表现为咳嗽、喉燥咽痛、咳痰不爽、痰黏稠或痰黄,还有抗病毒的作用。双黄连口服液对于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咽炎、病毒性肺炎等细菌和病毒感染性疾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语音时长 01:36

2019-09-05

50545次收听

02:05
补气的中药有哪几种
补气的中药主要有人参、党参、西洋参、太子参、黄芪、白术、山药、扁豆、甘草、大枣、蜂蜜等。临床上虚实夹杂的病情比较多见,常常需要辨证论治,若扶正祛邪的方法得当会取得良好的疗效。在有实邪的情况下,应当先祛邪,否则会因为使用不当而加重病情。补气的好处是可以提升免疫力,改善疲劳的症状,让精力更加旺盛,气主温煦和推动作用,可以使新陈代谢相对加快。这样患者体内的痰湿、瘀浊,包括一些毒素可以加速排泄。
利水消肿的中药
一般利水消肿的中药都是归脾经的,脾能运化水湿。能利水消肿的中药有很多,茯苓味甘而淡,实为利水消肿之要药。薏苡仁淡渗甘补,既利水消肿,又健脾补中。猪苓甘淡渗泄,利水作用较茯苓强,凡水湿滞留者均可用。泽泻为利水渗湿药,香加皮有利水消肿的功效。泽漆具有行水消肿,化痰止咳的功效。荠菜具有和脾、利水、止血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