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是怎么得的
荨麻疹可能由食物过敏、药物反应、感染因素、物理刺激及自身免疫异常等原因引起,主要表现为皮肤风团、瘙痒等症状。可通过避免诱因、抗组胺药物、免疫调节等方式治疗。
1、食物过敏
部分人群食用海鲜、坚果或含添加剂食品后,体内组胺释放导致毛细血管扩张,引发皮肤风团和瘙痒。常见伴随腹痛或唇部肿胀。治疗需立即停用致敏食物,必要时口服氯雷他定片或盐酸西替利嗪片缓解症状。
2、药物反应
青霉素、阿司匹林等药物可能诱发IgE介导的过敏反应,表现为全身性风团伴呼吸困难。需停用可疑药物,严重时需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用药史追溯对诊断至关重要。
3、感染因素
细菌或病毒感染如链球菌性咽炎、幽门螺杆菌感染可激活肥大细胞释放炎症介质。患者可能出现发热伴荨麻疹。治疗需针对原发病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抗生素。
4、物理刺激
冷热刺激、摩擦或压力等物理因素直接作用于皮肤,导致局部组胺释放形成条索状风团。避免接触刺激源并外用炉甘石洗剂可改善症状。
5、自身免疫异常
甲状腺疾病或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体内存在抗IgE受体抗体,引发慢性自发性荨麻疹。除抗组胺药外,可能需要奥马珠单抗注射液进行免疫调节。
荨麻疹患者需穿着宽松棉质衣物,避免搔抓皮肤;记录每日饮食及接触物有助于识别诱因;急性发作期可用冷敷缓解瘙痒;慢性患者建议定期检测甲状腺功能;环境温度骤变时需做好防护措施。若出现喉头水肿或血压下降等严重过敏反应,须立即就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