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音性耳聋是什么意思
感音性耳聋是指由于内耳毛细胞、听神经或听觉中枢病变导致的听力障碍,属于感音神经性耳聋的一种类型。
1、病因机制
感音性耳聋主要与内耳结构损伤有关。内耳中的毛细胞负责将声波振动转化为神经信号,当这些细胞因噪声暴露、药物毒性或衰老等因素受损时,会导致声音传导功能异常。常见诱因包括长期接触85分贝以上噪声、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耳毒性药物、突发性耳聋以及老年性退行性改变。
2、典型症状
患者多表现为高频听力下降,如难以听清女声和儿童说话声,常伴有耳鸣或听觉失真。在嘈杂环境中言语识别能力明显降低,部分患者会出现重振现象,即小声听不清但大声觉得刺耳。症状进展可从单侧开始,逐渐发展为双侧对称性听力损失。
3、诊断方法
纯音测听显示气导和骨导阈值同步升高,言语识别率下降是重要诊断依据。必要时需进行耳声发射检查评估毛细胞功能,听觉脑干诱发电位可帮助判断病变部位。影像学检查如MRI能排除听神经瘤等占位性病变。
4、治疗原则
急性期突发性耳聋可采用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注射液、改善微循环药物如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进行治疗。慢性患者主要依赖助听器补偿听力,严重者可考虑人工耳蜗植入。需注意避免使用庆大霉素注射液等耳毒性药物。
5、预防措施
控制环境噪声暴露,使用耳塞等防护装备。避免连续使用耳机超过60分钟,音量不超过最大输出的60%。定期进行听力筛查,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基础疾病。保持均衡饮食,适量补充维生素B族和镁元素。
感音性耳聋患者应建立健康用耳习惯,避免掏耳等损伤行为。建议每半年进行听力检查,佩戴助听器者需定期调试设备参数。日常可进行听觉训练如专注聆听特定频率声音,保持适度运动促进耳部血液循环。出现听力骤降或持续耳鸣应及时就诊耳鼻喉科,延误治疗可能导致不可逆听力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