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判断是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可通过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内镜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活检等方式综合判断。溃疡性结肠炎通常由遗传因素、免疫异常、肠道菌群失调、环境刺激、精神压力等原因引起。
1、临床表现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多表现为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伴有腹痛、里急后重感。症状轻重不一,轻者每日排便2-4次,重者可达10次以上。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发热、乏力、体重下降等全身症状。病程较长者可出现贫血、低蛋白血症等营养不良表现。
2、实验室检查
血液检查可发现白细胞计数升高、C反应蛋白和血沉增快等炎症指标异常。粪便常规检查可见红细胞、白细胞,粪便培养需排除感染性肠炎。血清学检查如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对诊断有一定辅助价值,但特异性不高。
3、内镜检查
结肠镜检查是确诊的主要手段,可见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溃疡形成,病变多从直肠开始,呈连续性分布。内镜下可见黏膜血管纹理模糊、接触性出血,严重者可见假息肉形成。病变与正常黏膜界限清楚,无跳跃式改变。
4、影像学检查
腹部CT或MRI可显示肠壁增厚、分层现象,有助于评估病变范围和严重程度。钡剂灌肠检查可见结肠袋形消失、肠管缩短呈铅管样改变,但急性期不宜进行。超声检查对并发症如肠穿孔、脓肿有一定诊断价值。
5、病理活检
内镜下取活检组织病理检查可见隐窝结构异常、隐窝脓肿形成、杯状细胞减少等特征性改变。慢性期可见黏膜萎缩、纤维化。病理检查有助于与其他结肠炎鉴别,如克罗恩病、感染性肠炎等。
确诊溃疡性结肠炎后,患者需注意饮食调理,避免辛辣刺激、高纤维食物,选择低渣、易消化饮食。急性期可进食流质或半流质食物,缓解期逐渐恢复正常饮食。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严格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结肠镜评估病情。出现症状加重或并发症时及时就医,必要时考虑手术治疗。长期患病者需监测营养状况,预防骨质疏松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