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遗精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发布时间:2020-08-2859466次浏览

遗精大家不会陌生,越来越多的男性朋友出现频繁遗精的症状,它是一种常见的男性症状,但是羞于表达,很多男性朋友选择沉默,不去管它。很多人问我遗精有哪些症状呢。怎么去诊断自己有遗精的症状呢,那么现在我们大家就遗精的诊治这个问题一起来讨论一下吧!

遗精是指不因性交而精液自行泄出的病症,有生理性与病理性的不同。中医将精液自遗现象称遗精或失精。有梦而遗者名为"梦遗",无梦而遗,甚至清醒时精液自行滑出者为"滑精"。多由肾虚精关不固,或心肾不交,或湿热下注所致。

遗精的临床症状有:

(1) 神经系统症状:头晕目眩,情绪不稳,色欲过于强烈,精神萎靡,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健忘善恐,精神抑郁,体 倦乏力。(2) 性功能障碍:①遗精者多伴有性欲减低、早泄、阳痿等 症状。②在色情活动后或在睡眠伴有色情意念时有精液流出。③生殖器、附属性腺的某些慢性炎症所致的遗精。(3) 伴发症状:腰膝酸软,面色灰暗,心悸自汗,头晕耳鸣, 排尿频数,形体消瘦,少腹拘急,夜尿次数增多等全身不适之症状。

人的身体就像一台神奇的机器,当这台机器的某一部分出现问题的时候,身体就会出现一些小状况来提醒我们的注意。要是出现以上症状,要及时去医院接受治疗,遗精现象可不是小事,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早发现早治疗,是可以治愈的。

相关推荐

02:43
男人梦遗正常吗
男人梦遗有可能是生理的情况,也有可能是某些疾病所导致的。第一、生理性的情况,在睡眠过程中,男人是有可能出现遗精情况的,这是属于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比如白天过度劳累,或者长时间没有性生活,容易造成遗精。此外患者阴茎的敏感度比较高,就会对周围的一些物质比较敏感,比如内裤或被子不断地摩擦龟头,就会造成性兴奋,引起射精反射,也会引起遗精。第二、每个月有3-4次梦遗,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如果超过这个频率,需要到医院进行检查,是不是属于病理性的问题。
一个月梦遗几次正常吗
一个月梦遗3~4次是比较正常的,梦遗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应,从13岁开始部分男孩就会出现遗精症状,在生长发育期间由于体内激素分泌旺盛,长期不排精可能会产生自行遗精现象,对男性的身体基本上不会有很大的影响。但是如果遗精频繁或者遗精量过多可能是不太正常的,表明可能出现了慢性前列腺炎或肾虚等疾病,需要及时去医院检查,根据病因对症调理治疗,以免导致其他的并发症出现。平时需要适当的进行体育运动,转移注意力,最好不要经常刺激身体,以免导致频繁遗精。
语音时长 01:02

2021-04-22

97048次收听

男性要怎么缓解遗精
遗精对男人们来说每个人都了解吧,但是到了成年还频繁的遗精的话,那就是很不正常的了,说明身体有什么部位出现了问题。要是出现频繁遗精的话,自己要怎样缓解遗精呢?如果遗精的次数过于频繁,每月达到了五次以上,且持续的发生,或者在
遗精治疗难重在预防
遗精是青年男性常见的生理特征之一。一直以来就有精满自溢之说,男性朋友一个月遗精2-3次是比较正常的。但是过于频繁则可能是某些病症引起的。通常遗精可以分为有梦自泄和无梦自泄,从中医角度说这两种遗精都是由于精光不固引起的。一些患者由于斫伤肾精而导致频繁遗精,遗精治疗难重在预防。
遗精治疗有哪些药物
遗精治疗的方式有心理治疗,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保守治疗方法,效果比较明显。但是选择药物必须谨慎,遵照医嘱,不可盲目使用,下面我向大家推荐一下有哪些药物治疗?
对遗精的预防请别松懈
性生活的正常发展可以促进夫妻间的感情,但是许多人还会被一些疾病所困扰,尤其是出现了遗精的现象,对于患者的精神状态就会有所影响,同时也会影响到夫妻间感情,很多人们出现遗精现象都是由于一些疾病所引起的,对遗精的预防请别松懈。那么,哪些方式可以预防遗精的发生呢?
一周一次遗精正常吗
如果是没有规律性生活的青年男性或者是成年男性,以及青春发育期的人群,每周遗精一次属于正常的现象。如果每周遗精次数超过两次,每月超过八次,这种情况我们才称为遗精频繁。如果遗精频繁之后,部分患者会出现身体乏力、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症状,需要及时的去医院泌尿外科进行详细的检查,明确具体原因之后,再来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如果每周遗精次数只有一次,并且患者没有不适症状,对于这种情况不需要做特殊处理,也不会对身体造成明显的危害,不用过于担心。但是如果遗精频繁已经出现了不适症状,则需要考虑是否伴有生殖系统的炎症,比如精囊炎、前列腺炎,或者是有包皮龟头炎,包茎等情况,需要及时的去医院泌尿外科进行详细的检查,明确导致频繁遗精的具体原因之后再来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语音时长 01:30

2019-12-19

54096次收听

02:24
遗精梦遗是一回事吗
梦遗是遗精的一种。遗精,在没有性生活时有精液流出的现象。一、在睡眠状态下出现的遗精为梦遗。二、在清醒状态下出现的为滑精。梦遗是遗精的一种,常见于青春期的青少年或未婚的成年男性,甚至已婚且长期分居的男性,在没有性生活时偶尔出现梦遗是一个正常的生理现象。一般以每七天到十天有一次遗精,临床上把这种现象称为水满则溢。如果患者频繁的遗精,且遗精后导致出现精神萎靡、腰膝酸软、失眠等不良的身体反应,则称为病理性遗精。
遗精有哪些危害
遗精分为生理性遗精和病理性遗精,生理性遗精频次比较有规律,一般一个月不超过四次,一周不超过一次左右,对人体没有什么影响,但是病理性遗精对人体就有影响了。如果一个月过度频繁地遗精,那么会首先导致人注意力不集中甚至疲乏,影响了生活影响了工作,那么这种情况就属于病理性遗精,影响到生活、影响到工作。仅仅是精神不集中、注意力不集中、健忘这还好说,但是有的遗精会引起器质性的改变。中医看来,如果遗精时间久了,精气外泄以后也会影响到人体的脏腑功能。比如遗精久了,有可能心火亢肾,还有的人会出现病理的改变,如出现脱发、出现全身烦躁发热、出现低热,甚至还会出现阳痿。这都是可以的。所以说病理性遗精是一种病理现象,是需要去治疗的。古代医籍志记载,如果过度遗精是可以导致人死亡的,所以说这种危害还是相当大的。
语音时长 02:06

2019-11-13

53111次收听

遗精和滑精的区别是什么
遗精和滑精其实是两种表现,两个病。遗精又叫梦遗,一般指的是睡觉当中出现了射精的现象。那么这种情况又伴随两种情况,一个是自己知道,比如做梦,有的是不知道这种属于遗精。滑精实际在古代医籍上,滑精指的就是早泄,不知不觉精液流出来,这也是滑精。遗精分为病理性遗精和生理性遗精,都是指的睡梦过程当中出现的精液流出来。那么滑精主要还是人比较清醒的状态,精液可能是射出来,也可能是不射出来,而是流出来。滑润、顺滑,可能射精的过程力度不够,那么就流出来精液,这也属于滑精。所以滑精基本上是病理状态,就没有生理状态了。所以两个区别还是比较大的。
语音时长 01:34

2019-11-13

50281次收听

02:42
遗精的危害有哪些
遗精分为生理性遗精和病理性遗精,生理性遗精频次比较有规律,对人体没有什么影响,但是病理性已经对人体就有影响了。如果一个月过度频繁的遗精,首先导致人注意力不集中甚至疲乏,进而影响生活与工作,那么这种情况就属于病理性遗精。严重时会引起器质性的改变,有可能是心火亢盛,进而出现病理的改变,出现脱发、全身烦躁发热、低热,甚至还有可能出现阳痿。所以病理性遗精是一种病理现象,发现后应当及时就医进行治疗,避免对身体造成更严重的影响。
02:14
遗精和滑精有什么区别
遗精分为病理性遗精和生理性遗精,生理性遗精又叫梦遗,一般指的是睡觉的过程中出现了射精的现象,这种情况一般是正常的生理变化、无需治疗。而病理性遗精指的是滑精,也称之为早泄,是指在清醒状态下,不知不觉流出精液,或者射精时力度不够,精液是流出来的状态。所以滑精基本上是病理状态,如果出现很长时间后未进行治疗,那么会对人体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因此在发现后,应当及时就医,寻找病因对症治疗。总结起来遗精和滑精的区别还是比较大的,要善加分辨,病理性的情况应该及时治疗。
01:56
经常遗精怎么办
经常遗精可以做B超、化验等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查出主要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经常频繁遗精的标准是每周遗精超过两次以上,每个月超过八次以上。部分患者如达不到这种效果,但感觉到不适症状,比如影响睡眠、心情、精力、体力等。这时候就应该到医院寻找医生帮助,到医院后医生会根据患者情况给予相关的监测。同时会给患者做检测,比如查看患者有无抑郁、焦虑,通过量表进行评判确定。所以遗精频繁情况,如果同时伴有不舒服感觉,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寻求男科医生帮助。
遗精有什么危害
遗精分为生理性的和病理性的,生理性的遗精一般没有危害,但是长期病理性的遗精如不及时治疗则会让男性出现焦虑、紧张的情绪甚至会影响性生活。一、生理性的原因,如果男性长时间不排精,就会出现精满自溢的现象,但这种情况没有危害,它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二、病理现象,是慢性前列腺炎、后尿道的炎症或者刺激引起的遗精。如果不及时治疗,它会引起一些问题:原发疾病不经过治疗,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会导致病人出现抑郁、焦虑、紧张的心理问题,影响生育,甚至影响性生活。三、男性在遗精的时候,一定要正确的认识,及时就医,分辨是生理性的遗精,还是病理性的遗精,及时治疗,这样能让病人的精神负担得到消除,不容易抑郁和焦虑。
语音时长 01:47

2019-07-11

62584次收听

遗精频繁能自愈吗
正常男性如果没有性生活,通常会有遗精的现象,遗精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少,中年人遗精较少,大多数遗精都是在劳累过度时发生的。如果平时沉迷于手淫,频繁的刺激会导致身体和精神上的伤害,导致体力下降或萎靡不振,这也可能导致频繁发生的夜间发射。遗精并不一定通过药物才能治愈,可以注意日常的调理和生活方式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