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炎是哪些因素引起的
肠炎可能由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寄生虫感染、药物刺激、自身免疫反应等因素引起。肠炎通常表现为腹痛、腹泻、发热等症状,可通过粪便检查、血液检查、肠镜检查等方式确诊。
1、细菌感染
细菌感染是肠炎的常见原因,如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大肠杆菌等。这些细菌可通过污染的食物或水进入人体,导致肠道黏膜炎症。患者可能出现水样便或黏液脓血便,伴有明显腹痛。治疗需根据病原菌选择敏感抗生素,如诺氟沙星胶囊、盐酸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分散片等。同时需补充电解质防止脱水。
2、病毒感染
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肠道病毒感染可引起急性肠炎,多见于儿童。病毒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导致小肠绒毛受损,出现水样腹泻。通常具有自限性,治疗以补液为主,可使用蒙脱石散、口服补液盐、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等药物缓解症状。家长需注意患儿尿量及精神状态,防止严重脱水。
3、寄生虫感染
阿米巴原虫、贾第鞭毛虫等寄生虫感染可导致慢性肠炎。寄生虫通过污染水源或食物进入人体,寄生于肠道并破坏肠黏膜。患者可能出现间歇性腹泻、腹部不适等症状。治疗需使用甲硝唑片、替硝唑片、双碘喹啉片等抗寄生虫药物。疫区居民或旅行者需特别注意饮食卫生。
4、药物刺激
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抗生素等药物可能损伤肠道黏膜,引发药物性肠炎。抗生素还可能破坏肠道菌群平衡,导致伪膜性肠炎。患者用药后出现腹泻需及时就医,可能需要停用相关药物或使用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微生态制剂调节菌群。
5、自身免疫反应
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导致慢性肠炎。免疫系统异常攻击肠道组织,引起持续性炎症。患者可能出现反复腹痛、血便、体重下降等症状。治疗需使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泼尼松片、硫唑嘌呤片等免疫调节药物,严重者可能需生物制剂或手术治疗。
肠炎患者应注意饮食调理,急性期选择低渣、易消化的食物,如米汤、面条等,避免辛辣刺激及高纤维食物。恢复期可逐步增加蛋白质摄入,如蒸蛋、鱼肉等。保持充足水分摄入,必要时使用口服补液盐。注意手卫生及食物清洁,避免生食。慢性肠炎患者需定期复查,遵医嘱规范用药,避免自行停药或更改剂量。出现持续发热、严重脱水、血便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相关推荐
01:48
02:51
02:57
03:10
03:10
为你推荐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热门问题
专家答疑
生活问答
- 1 常见肠炎有哪些肠炎?
- 2 常见肠炎有哪些肠炎
- 3 怎么知道自己是否肠炎
- 4 肠炎应该注意哪些
- 5 突然肠炎怎么引起的
- 6 肠炎是为什么
- 7 有了肠炎怎么处理
- 8 肠炎什么引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