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瘫会合并流涎吗
约有25%的脑瘫患儿伴有吸吮无力、吞咽咀嚼困难、口唇闭合不佳等症状,导致患儿常流涎,迁延不愈。
流涎可看做是部分儿童脑瘫症状之一,且难以治愈。流行病学研究认为,10%~37%的脑瘫患儿伴有流涎,开始可能仅为口腔的功能性损害症状,但后续可能导致不断地更换衣服、体液丢失、下唇及下颌区炎症、外观形象邋遢肮脏、营养失衡,进一步造成语言沟通能力减弱、性格孤僻等。
我们都知道,婴幼儿流涎是一种正常现象。通常的情况下,所有的婴儿多有大约6个月的时间流涎,通常随着口腔运动功能发育成熟,很快便学会吞咽口水,流涎一般于幼儿15~18个月自行消失。但对于脑瘫患儿持续流涎,而口周围和前胸总是处于潮湿状态。目前认为,3岁以后的顽固性觉醒状态下多涎被认为是异常流涎,在脑瘫患儿中多见,且认为与智力发育水平成正相关,具有流涎随智力减退而加重的特征。
脑瘫患儿的流涎主要是由于口腔内器官运动功能障碍、吞咽功能异常和口咽括约肌功能不全,使患儿不能正常通过吞咽清除口腔内的唾液,一般来说极少与唾液分泌过多有关。
目前通过口周按摩、针灸刺激以及外科小手术的方法都可以取得一定的效果。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热门问题
专家答疑
生活问答
- 1 小脑脑瘫和脑瘫有什么不同
- 2 脑瘫是怎么造成的
- 3 脑瘫是怎么得的
- 4 脑瘫是否严重
- 5 脑瘫什么引起的
- 6 脑瘫是如何形成的有哪些呢?
- 7 引起脑瘫是怎么得的
- 8 脑瘫是怎么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