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磨小的危害有哪些
牙齿磨小可能引发牙本质敏感、龋坏、咬合紊乱等问题,长期磨损还可能导致颞下颌关节功能异常。牙齿过度磨损主要与夜磨牙症、酸性饮食、不当刷牙方式等因素有关。
1、牙本质敏感
牙齿表层釉质被磨除后,内层牙本质暴露会引发冷热刺激痛。牙本质小管直接与神经末梢相连,接触酸性食物或低温饮品时可能出现短暂锐痛。轻度敏感可使用抗敏感牙膏,中重度需医生进行脱敏治疗或树脂充填。
2、龋齿风险增加
釉质磨损后牙齿抗龋能力下降,尤其磨牙咬合面沟隙变浅导致食物嵌塞。细菌在粗糙牙面上更易形成菌斑,可能发展为邻面龋或根面龋。建议每半年进行口腔检查,早期发现可使用氟化氨银溶液或玻璃离子体进行干预。
3、咬合功能失调
前牙过度磨损会降低垂直距离,后牙磨耗可能导致咬合支持丧失。患者可能出现咀嚼效率下降、颞下颌关节弹响等症状。需通过咬合垫恢复颌位关系,严重者需正畸或修复治疗重建咬合。
4、颞下颌关节损伤
长期异常磨牙会导致关节盘移位或关节囊松弛,表现为开口受限、耳前区压痛。夜间佩戴硬质颌垫可减少关节压力,急性期可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缓解炎症,配合超短波物理治疗。
5、牙髓病变风险
重度磨损接近牙髓腔时可能引发可复性牙髓炎,表现为自发痛或夜间痛。需通过CBCT评估牙髓状态,早期可行间接盖髓术,露髓后需根管治疗。修复体边缘应延伸至健康釉质区防止继发龋。
日常应避免咀嚼硬物及碳酸饮料,使用软毛牙刷配合巴氏刷牙法。夜磨牙患者需定制颌垫,每3个月复查磨损进展。出现持续牙痛或关节不适时,建议口腔科进行咬合分析及多学科联合诊疗,必要时通过全冠或贴面修复缺损牙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