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尿毒症的原因是什么
尿毒症可能由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多囊肾、梗阻性肾病等原因引起。尿毒症是慢性肾脏病的终末期表现,需通过透析或肾移植等方式治疗。
1、慢性肾小球肾炎
慢性肾小球肾炎是导致尿毒症的常见原因之一,可能与链球菌感染后免疫反应有关,表现为血尿、蛋白尿、水肿等症状。治疗需控制血压,可使用缬沙坦胶囊、贝那普利片等药物延缓肾功能恶化,严重时需透析治疗。
2、糖尿病肾病
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可导致糖尿病肾病,表现为微量白蛋白尿、肾功能逐渐下降。治疗需严格控糖,使用胰岛素注射液、阿卡波糖片等药物,配合低蛋白饮食,终末期需肾脏替代治疗。
3、高血压肾病
未控制的高血压可损伤肾小球动脉,导致缺血性肾损伤,表现为夜尿增多、血肌酐升高。治疗需使用硝苯地平控释片、厄贝沙坦片等降压药物,维持血压在130/80mmHg以下。
4、多囊肾
多囊肾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双肾出现多个囊肿压迫正常肾组织,表现为腰痛、血尿、高血压。治疗以控制并发症为主,使用托伐普坦片延缓囊肿增长,终末期需透析或肾移植。
5、梗阻性肾病
尿路长期梗阻如结石、前列腺增生等可导致肾积水,表现为排尿困难、腰痛。治疗需解除梗阻,使用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改善排尿,严重肾功能损害时需透析支持。
预防尿毒症需定期监测肾功能,控制血糖血压在达标范围,避免滥用肾毒性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每日饮水量保持在2000毫升左右,低盐低蛋白饮食,出现水肿或尿量异常时及时就医。已确诊慢性肾脏病患者需每3-6个月复查血肌酐、尿素氮等指标,延缓疾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