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萎缩治不好吗
牙龈萎缩通过规范治疗可以控制或改善,但完全恢复原有牙龈高度较困难。牙龈萎缩主要与牙周炎、刷牙方式不当、牙齿错位、激素变化、遗传等因素有关,可通过牙周治疗、牙龈手术、正畸矫正等方式干预。
1、牙周治疗
慢性牙周炎是牙龈萎缩最常见原因,表现为牙龈红肿、牙槽骨吸收。需通过龈上洁治术清除牙结石,配合盐酸米诺环素软膏、甲硝唑口颊片等药物控制感染。重度患者可能需翻瓣手术联合骨粉植入,但无法逆转已萎缩的牙龈组织。
2、刷牙矫正
横向用力刷牙会导致机械性牙龈退缩。改用软毛牙刷配合巴氏刷牙法,避免使用含粗糙摩擦剂的牙膏。对于已形成的楔状缺损,可用玻璃离子水门汀充填修复,防止进一步萎缩。
3、正畸干预
牙齿排列不齐导致局部牙龈受牵拉变薄。通过隐形矫治器或固定托槽调整牙齿位置,使牙龈受力均匀。正畸过程中需配合使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预防牙龈炎症,疗程通常需1-2年。
4、激素调节
妊娠期或更年期女性因雌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出现牙龈萎缩。可局部应用雌三醇凝胶改善微循环,同时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使用胰岛素注射液者应加强口腔检查频次。
5、组织移植
对于前牙区严重影响美观的萎缩,可采取结缔组织移植术或游离龈移植术。术后需使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促进愈合,6个月内避免咀嚼硬物。移植组织存活率约60-80%,存在部分吸收可能。
日常应使用含硝酸钾的脱敏牙膏缓解牙根暴露敏感,每年进行1-2次牙周维护治疗。避免吸烟及过量摄入酸性食物,选择小头单束牙刷清洁牙颈部。出现牙龈出血、牙齿松动等症状时需及时复查,通过定期牙周探诊监测萎缩进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