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拔掉后怎么办
牙齿拔掉后可通过保持口腔卫生、调整饮食、冷敷消肿、药物止痛、及时修复缺牙等方式处理。拔牙后护理不当可能导致感染、出血或邻牙移位等问题。
1、保持口腔卫生
拔牙后24小时内避免漱口或刷牙,防止血凝块脱落引发干槽症。24小时后可用温盐水轻柔漱口,每日3-4次,持续1周。使用软毛牙刷避开创面清洁其他牙齿,禁止用牙签等尖锐物触碰伤口。
2、调整饮食
术后2小时禁食,之后选择温凉流质食物如果汁、米汤等,避免过热、辛辣或坚硬食物刺激创面。3天后逐步过渡到软食如鸡蛋羹、面条,1周内禁止用患侧咀嚼。吸烟饮酒会延迟愈合,需严格禁止2周。
3、冷敷消肿
术后48小时内用冰袋间断冷敷面部对应区域,每次15分钟间隔1小时,可减轻肿胀和疼痛。注意避免冻伤皮肤,48小时后若仍有肿胀可改用热敷促进血液循环。
4、药物止痛
遵医嘱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等镇痛药,避免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以防出血。若出现剧烈疼痛伴腐臭味,可能为干槽症需立即就医。抗生素如阿莫西林胶囊需按疗程完整服用。
5、及时修复缺牙
前牙缺失建议1-3个月内完成修复,后牙可延长至3-6个月。修复方式包括种植牙、固定桥或活动义齿,需根据牙槽骨条件选择。长期缺牙会导致邻牙倾斜、对颌牙伸长及咬合紊乱。
拔牙后需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术后3天内避免剧烈运动或高空作业以防血压升高引发出血。建议每日观察创面愈合情况,若出现持续渗血、脓液或发热超过38.5℃,应及时复诊。修复缺牙后仍需每半年进行口腔检查,维护种植体或义齿的清洁,使用冲牙器和牙线辅助清洁邻接面,定期进行专业洁治防止牙周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