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完性肠梗阻怎么回事
不完全性肠梗阻可能由肠粘连、肠扭转、肠套叠、肠道肿瘤、粪石堵塞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胃肠减压、灌肠治疗、药物治疗、营养支持、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
1、肠粘连
肠粘连多因腹部手术或炎症导致肠管与腹壁粘连,使肠内容物通过受阻。患者可能出现阵发性腹痛、腹胀及排气排便减少。治疗需禁食并行胃肠减压,必要时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预防感染,粘连严重者需行肠粘连松解术。
2、肠扭转
肠扭转常因肠系膜过长或剧烈运动引发肠管旋转,造成不完全梗阻。典型症状为突发剧烈腹痛伴呕吐。可通过钡剂灌肠复位,若无效则需急诊手术,如肠扭转复位术。术后需使用乳酸钠林格注射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3、肠套叠
婴幼儿多见肠套叠,表现为果酱样便和腹部包块。空气灌肠是首选治疗方法,失败时需行肠套叠复位术。治疗期间可配合使用蒙脱石散保护肠黏膜,并静脉滴注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补充能量。
4、肠道肿瘤
肿瘤生长可逐渐阻塞肠腔,导致慢性不完全梗阻。患者常有消瘦、贫血等表现。确诊后应尽早行肿瘤切除术,术前可使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改善营养状态,术后辅以卡培他滨片进行化疗。
5、粪石堵塞
长期便秘者易形成粪石阻塞肠管,表现为腹胀和排便困难。可通过甘油灌肠剂软化粪便,配合口服乳果糖口服溶液促进排泄。日常需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必要时使用开塞露辅助通便。
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恢复期应选择低渣流质饮食,如米汤、藕粉等,逐步过渡到半流质。每日进行腹部顺时针按摩10分钟促进肠蠕动,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腹部CT观察梗阻改善情况,若出现持续腹痛、呕吐等症状需立即就医。保持每日饮水量2000毫升以上,养成定时排便习惯,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短期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调节肠道菌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