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肾功能衰竭怎么办
急性肾功能衰竭可通过控制液体摄入、纠正电解质紊乱、药物治疗、肾脏替代治疗、病因治疗等方式干预。急性肾功能衰竭通常由肾前性因素、肾性因素、肾后性因素等原因引起。
1、控制液体摄入
每日液体入量需根据尿量调整,通常以前一日尿量加500毫升计算。存在水肿或心力衰竭时需严格限制钠水摄入,监测体重变化有助于评估液体平衡状态。记录24小时出入量是管理的关键措施。
2、纠正电解质紊乱
高钾血症需立即处理,可采用葡萄糖酸钙静脉注射稳定心肌细胞膜,同时使用胰岛素和葡萄糖促进钾离子向细胞内转移。代谢性酸中毒可静脉滴注碳酸氢钠纠正,但需注意可能诱发低钙抽搐。定期监测血电解质水平指导治疗调整。
3、药物治疗
呋塞米注射液可用于利尿治疗,但需注意大剂量可能引起耳毒性。托拉塞米片作为替代利尿剂,对电解质影响较小。肾毒性药物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应避免使用,必需使用时需根据肌酐清除率调整剂量。
4、肾脏替代治疗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适用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患者,能缓慢清除溶质和水分。间歇性血液透析可快速纠正严重电解质紊乱和尿毒症症状。治疗模式选择需综合考虑患者临床状况和医疗资源。
5、病因治疗
肾前性因素需积极恢复有效循环血量,如快速补液或输血。肾性因素如急性肾小球肾炎可能需要免疫抑制治疗。肾后性梗阻需通过导尿、输尿管支架置入或经皮肾造瘘解除梗阻。
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恢复期需保持低盐优质蛋白饮食,每日蛋白摄入量控制在每公斤体重0.6-0.8克,优先选择鸡蛋、牛奶等生物价高的蛋白来源。限制高钾食物如香蕉、橙子、土豆的摄入,烹饪时可用水浸泡或焯水减少钾含量。维持适度活动量,避免剧烈运动导致横纹肌溶解。定期监测血压、尿量和肾功能指标,发现异常及时就医。注意个人卫生预防感染,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