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的病因有哪些
产后出血的病因主要有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凝血功能障碍、子宫内翻等。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失血量超过500毫升,是分娩期严重并发症。
1、子宫收缩乏力
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后出血最常见的原因,约占70%-80%。可能与产程延长、子宫过度膨胀、多胎妊娠、羊水过多、巨大儿等因素有关。表现为子宫软、轮廓不清、阴道流血多。可通过按摩子宫、使用缩宫素注射液、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等药物促进子宫收缩。
2、胎盘因素
胎盘因素包括胎盘滞留、胎盘植入、胎盘部分残留等。可能与子宫收缩乏力、多次刮宫史、胎盘附着异常等因素有关。表现为胎盘娩出后阴道持续流血。可通过人工剥离胎盘、清宫术等方法处理,必要时需行子宫切除术。
3、软产道裂伤
软产道裂伤包括会阴、阴道、宫颈等部位裂伤。可能与急产、巨大儿、手术助产等因素有关。表现为胎儿娩出后阴道持续性鲜红色流血。可通过缝合裂伤止血,严重者需输血治疗。
4、凝血功能障碍
凝血功能障碍包括妊娠合并血液系统疾病、重度子痫前期、胎盘早剥等因素导致的凝血功能异常。表现为阴道流血不凝、全身多部位出血。可通过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血小板等血液制品纠正凝血功能。
5、子宫内翻
子宫内翻是指子宫底部向宫腔陷入甚至经宫颈翻出。可能与脐带过短、胎盘未剥离时牵拉脐带等因素有关。表现为产后突发剧烈腹痛、休克、阴道流血。需立即手法复位,必要时手术复位。
产后出血的预防措施包括产前完善检查、积极治疗妊娠合并症、正确处理产程、加强产后观察等。产后应注意休息、加强营养、保持会阴清洁、观察恶露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建议产妇在产后42天进行复查,评估子宫复旧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