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手桡骨骨折怎么治疗
右手桡骨骨折可通过手法复位、石膏固定、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康复训练等方式治疗。右手桡骨骨折通常由外伤、骨质疏松、重复应力、病理性骨折、运动损伤等原因引起。
1、手法复位
适用于无明显移位的闭合性骨折。医生通过专业手法将骨折端复位至正常解剖位置,复位后需配合影像学检查确认对位情况。复位过程中可能伴随短暂疼痛,但通常无须麻醉。复位后需立即固定以防止二次移位。
2、石膏固定
适用于稳定性骨折或复位后的固定。采用高分子石膏或传统石膏托固定4-6周,固定范围需超过骨折线上下关节。固定期间需保持石膏干燥,定期复查观察患肢血运及皮肤状况。若出现石膏松动或压迫需及时调整。
3、药物治疗
可遵医嘱使用洛索洛芬钠片缓解疼痛,碳酸钙D3片补充骨质,伤科接骨片促进愈合。药物需配合固定措施使用,不可替代机械性稳定。服药期间需监测胃肠道反应及肝肾功能,避免与其他非甾体抗炎药联用。
4、手术治疗
适用于开放性骨折、严重移位或合并血管神经损伤者。常用术式包括钢板螺钉固定术、髓内钉固定术,术中需彻底清创并解剖复位。术后需预防性使用头孢呋辛酯片抗感染,早期开始被动关节活动以防粘连。
5、康复训练
拆除固定后逐步进行腕关节屈伸、前臂旋转等训练,初期可配合蜡疗或超声波治疗缓解僵硬。训练强度以不引起剧痛为度,6-8周后可恢复日常活动,3个月内避免提重物或剧烈运动。
恢复期应保证每日摄入500毫升牛奶或等效钙质,适当增加鱼肉、豆制品等优质蛋白摄入,避免吸烟饮酒影响愈合。睡眠时用枕头垫高患肢减轻肿胀,日常活动时佩戴护腕提供支撑。定期复查X线观察骨痂形成情况,若出现持续疼痛或活动障碍需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