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糖尿病怎么回事怎么办
妊娠期糖尿病可能由遗传因素、胰岛素抵抗、胎盘激素影响、肥胖、年龄偏大等原因引起,妊娠期糖尿病可通过饮食控制、适量运动、血糖监测、胰岛素治疗、定期产检等方式治疗。
1、遗传因素
妊娠期糖尿病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家族中有糖尿病病史的孕妇患病概率较高。通常表现为空腹血糖升高、餐后血糖异常等症状。建议孕妇在孕早期进行糖耐量筛查,及时发现血糖异常。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门冬胰岛素注射液、精蛋白锌重组人胰岛素混合注射液等药物控制血糖。同时需要定期监测血糖水平,避免血糖波动过大影响胎儿发育。
2、胰岛素抵抗
妊娠期糖尿病可能与胰岛素抵抗有关,孕期胎盘分泌的雌激素、孕激素等会降低胰岛素敏感性。通常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等症状。建议孕妇通过低升糖指数饮食控制血糖,避免食用精制糖类和高脂肪食物。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地特胰岛素注射液、甘精胰岛素注射液等药物改善胰岛素抵抗。同时需要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
3、胎盘激素影响
妊娠期糖尿病可能与胎盘激素影响有关,胎盘分泌的人胎盘催乳素等激素会拮抗胰岛素作用。通常表现为体重增长过快、羊水过多等症状。建议孕妇分餐进食,每日5-6餐,控制单次进食量。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赖脯胰岛素注射液、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等药物调节血糖。同时需要进行适当的有氧运动,如散步、孕妇瑜伽等。
4、肥胖
妊娠期糖尿病可能与肥胖有关,孕前体重指数超过标准会增加患病风险。通常表现为皮肤皱褶处色素沉着、伤口愈合缓慢等症状。建议孕妇控制孕期体重增长,整个孕期增重不超过12公斤。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中性低精蛋白锌人胰岛素注射液、预混人胰岛素注射液等药物控制血糖。同时需要保证膳食纤维摄入,选择全谷物、蔬菜等食物。
5、年龄偏大
妊娠期糖尿病可能与年龄偏大有关,35岁以上孕妇患病风险显著增加。通常表现为反复尿路感染、视力模糊等症状。建议高龄孕妇在孕前进行血糖筛查,及早发现糖代谢异常。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需要保持心情愉悦,避免精神紧张影响血糖水平。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需要严格控制饮食,每日主食摄入量控制在250-300克,优先选择糙米、燕麦等粗粮。蛋白质摄入优质蛋白如鱼肉、禽肉、豆制品等,每日80-100克。蔬菜每日500克以上,水果选择低糖品种如苹果、梨等,每日200克以内。避免食用糖果、糕点等高糖食品,烹调方式以蒸煮炖为主。每周进行3-5次低强度运动,每次30分钟左右,如出现宫缩、阴道流血等不适需立即停止。定期进行产前检查,监测胎儿生长发育情况,产后6-12周需复查糖耐量试验,评估血糖恢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