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念珠菌性阴道炎有什么危害
妊娠期念珠菌性阴道炎可能增加早产、胎膜早破风险,并引发母婴感染。念珠菌性阴道炎主要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表现为外阴瘙痒、豆渣样白带等症状,需及时干预。
1、早产风险升高
妊娠期念珠菌性阴道炎可能刺激子宫收缩,导致早产概率增加。炎症反应会促使前列腺素等物质释放,诱发宫缩。孕妇出现规律腹痛或阴道流血时,需警惕早产迹象,应立即就医。临床常用克霉唑阴道片、硝酸咪康唑栓等抗真菌药物治疗,同时需监测胎心及宫缩情况。
2、胎膜早破概率增大
念珠菌感染可能破坏胎膜组织结构,导致胎膜早破。炎症因子会削弱胎膜胶原纤维强度,增加胎膜脆性。孕妇若发现阴道突然流液,需平卧并检测pH试纸确认是否为羊水。治疗需联合使用制霉菌素阴道栓与卧床休息,严重时需住院保胎。
3、新生儿鹅口疮感染
分娩过程中胎儿可能经产道感染念珠菌,出生后出现口腔黏膜白斑的鹅口疮。新生儿抗拒吃奶、哭闹不安时,家长需检查口腔是否有乳白色伪膜。哺乳前可用碳酸氢钠溶液清洁乳头,婴儿口腔可涂抹制霉菌素混悬液,家长需每日观察口腔变化。
4、外阴瘙痒不适
孕妇可能出现剧烈外阴瘙痒,影响睡眠及日常生活。搔抓可能导致皮肤破损合并细菌感染。建议穿着纯棉内裤并用温水清洗,避免使用碱性洗剂。瘙痒明显时可短期使用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但需严格遵医嘱控制疗程。
5、上行感染风险
少数情况下念珠菌可能逆行感染至宫腔,导致绒毛膜羊膜炎。孕妇出现发热、下腹压痛伴脓性分泌物时需警惕。治疗需静脉使用氟康唑注射液,并加强胎心监护。日常应保持会阴干燥,排便后从前向后擦拭。
妊娠期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需每日更换透气棉质内裤,避免穿紧身裤。饮食上减少高糖食物摄入,适当补充含乳酸菌的酸奶。清洗外阴时选择pH4.5的弱酸性洗液,避免阴道冲洗。治疗期间禁止同房,配偶需同步检查。若出现宫缩频繁、阴道流液或发热等症状,应立即前往产科急诊。规范治疗下多数预后良好,但妊娠晚期复发时需重复用药至分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