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自己得艾滋病
判断是否感染艾滋病需结合高危行为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综合评估。艾滋病病毒感染后的判断依据主要有流行病学史、急性期症状、无症状期持续时间、免疫缺陷相关症状、HIV抗体检测等。
1、流行病学史
存在高危行为是首要判断线索,包括无保护性行为、共用注射器吸毒、非法采供血或职业暴露。病毒通过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传播,黏膜破损会显著增加感染概率。发生高危行为后需特别关注后续身体变化,但须注意约5-10%感染者无明确暴露史。
2、急性期症状
约50-70%感染者在2-4周出现急性逆转录病毒综合征,表现为持续3-14天的发热、咽痛、皮疹、关节痛等类流感症状,可能伴有全身淋巴结肿大。这些非特异性症状易被误认为普通感冒,若高危行为后出现需提高警惕。
3、无症状期特征
急性期后进入临床潜伏期,可持续2-15年不等。此期虽无典型症状,但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大,直径多超过1厘米,常见于颈后、腋窝和腹股沟区域。淋巴结质地较硬、无压痛、可活动是该病特征。
4、免疫缺陷表现
当CD4+T淋巴细胞计数降至200个/μL以下时,会出现机会性感染和肿瘤。常见表现为持续1个月以上的发热、盗汗、腹泻,体重下降超过10%,反复口腔真菌感染,以及卡波西肉瘤等特殊肿瘤。这些症状提示疾病已进入艾滋病期。
5、实验室检测
HIV抗体检测是确诊唯一依据,包括初筛试验和确证试验。高危行为后存在4-12周窗口期,建议暴露后2周、6周和3个月分别检测。核酸检测可缩短窗口期至1-2周。CD4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检测用于评估疾病进展。
日常应避免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可能接触血液的个人用品,发生暴露后72小时内可使用替诺福韦恩曲他滨片、拉米夫定多替拉韦片等暴露后预防用药。所有检测需在专业机构完成,自行购买的试纸检测可能出现假阴性结果。确诊感染者应定期监测CD4水平和病毒载量,及时启动抗病毒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发展。保持规律作息和均衡饮食有助于维持免疫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