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症状与治疗有哪些
中耳炎症状主要有耳痛、听力下降、耳内流脓等,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中耳炎通常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碍、过敏反应、免疫系统低下、耳部外伤等因素引起。
1、耳痛
耳痛是中耳炎最常见的症状,可能表现为持续性钝痛或阵发性刺痛,疼痛程度与炎症严重程度相关。婴幼儿可能因无法表达而出现抓耳、哭闹不安等表现。耳痛通常由中耳黏膜充血肿胀或脓液积聚导致压力变化引起。治疗需针对病因,细菌感染可遵医嘱使用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氧氟沙星滴耳液等药物。
2、听力下降
听力下降多因鼓室积液或鼓膜穿孔导致声音传导障碍,表现为耳闷塞感、听声音遥远等。儿童可能对呼唤反应迟钝或要求调高电视音量。渗出性中耳炎引起的传导性聋多为暂时性,化脓性中耳炎反复发作可能造成永久性听力损伤。治疗可采用咽鼓管吹张、鼓膜穿刺引流,配合桉柠蒎肠溶软胶囊促进黏液排出。
3、耳内流脓
化脓性中耳炎急性发作期可见黄色或带血性脓液从外耳道流出,脓液排出后耳痛常减轻。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可能持续数月,伴有特殊臭味。需保持耳道清洁干燥,避免污水进入,可遵医嘱使用盐酸左氧氟沙星滴耳液、氯霉素滴耳液等抗菌药物,严重者需行鼓室成形术。
4、发热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常伴随38-39℃发热,儿童可能出现高热惊厥。发热源于炎症反应释放的致热原,需监测体温变化。体温超过38.5℃可物理降温或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同时积极控制感染源。反复低热伴耳漏需警惕胆脂瘤型中耳炎,需CT检查明确诊断。
5、平衡障碍
中耳炎累及内耳前庭器时可能出现眩晕、恶心呕吐等前庭症状,儿童可表现为行走不稳。迷路瘘管形成时咳嗽或按压耳屏可诱发眩晕。治疗需卧床休息避免跌倒,使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改善微循环,合并严重迷路炎时需静脉用糖皮质激素控制炎症。
中耳炎患者应避免用力擤鼻、游泳等增加耳压的行为,保持鼻腔通畅有助于咽鼓管功能恢复。哺乳期婴儿宜采取半竖立位喂奶,预防乳汁逆流。急性期饮食宜清淡,补充维生素C增强免疫力。出现持续耳痛、高热不退或面瘫等并发症时需立即就医,慢性中耳炎患者需定期复查听力。注意区分分泌性中耳炎与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差异,切勿自行使用滴耳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