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小儿麻痹症针灸治疗

27824次浏览

小儿麻痹症是宝宝小时候很容易患的一种疾病,主要症状是发热,全身不适,严重时会发生肢体疼痛甚至瘫痪,这是一种急性传染病,由病毒侵入血液循环系统引起的,也有部分病毒侵入了神经系统,小儿麻痹症针灸治疗如何治疗呢?下面为您介绍下。

刺灸方法:针用平补平泻法。

方义:肝俞、肾俞、太溪相配,补益肝肾。腰阳关为督脉穴,可壮腰益髓通络。阳陵泉为筋之会,绝骨为髓之会,两穴合用可补益筋髓。曲池、足三里为阳明经穴,可调气活血以润宗筋。

湿热蕴结阳明

症状和体征:疾病中期,再度发热,肢体疼痛沉重,转侧不利,拒绝抚抱,烦躁不安,汗多,呕吐腹泻,舌红,苔腻,脉德细。

证候分析:胃为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主德润全身之宗筋。湿热蕴结于胃,胃失和降,则呕吐腹泻。湿热阻滞阳明筋脉,宗筋弛纵,则转侧不利。湿热侵犯经络,气血运行不利,则肢体疼痛沉重。湿热熏蒸于里,则汗多。湿热蕴结,缠绵不去,正邪相争,故见再度发热。热扰神明,则烦躁不安。舌红、苔腻、脉儒细,均为湿热蕴结之象。

治法:清热化湿。以手足阳明经、足太阴脾经穴为主。

处方:曲池 足三里 阴陵泉 三明交

随证配穴:上肢转侧不利者,加肩隔、合谷、外关。下肢转侧不利者,加环跳、阳陵泉。

刺灸方法:针用泻法。

方义:《内经 》曰:“治痿独取阳明”,故以手足阳明经的曲池、足三里两穴,清热化湿,疏通经脉,儒养宗筋。阴陵泉、三明交属足太阴经穴,善于健脾利湿。

风热挟湿袭肺

症状和体征:发热汗出,头痛,咳嗽咽红,全身不适,纳呆食少,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舌红,苔薄黄,脉濡数。

证候分析:疾病初起,风热扶湿袭肺,肺失宣降,故见发热咳嗽、头痛汗出、全身不适。咽红等。热挟湿邪伤及脾胃,脾胃升降失调,故见恶心呕吐、纳呆食少、腹痛腹泻。舌红、苔薄黄、脉数,为热邪袭肺之象。脉濡为扶湿之征。

治法:宣肺散邪。以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穴为主。

处方:合谷 列缺 曲池 风池

随证配穴:高热者,加大椎。肢体疼痛者,加外关、足三里。腹泻不止者,加中院、足三里。呕吐甚者,加内关。

刺灸方法:针用泻法。

方义:合谷、列缺可宣肺解表。风池为足少阳与阳维脉的交会穴,能散风通络。曲地清泻湿热毒气。

其他疗法

通过以上对小儿麻痹症针灸治疗的了解,小儿麻痹症是对宝宝危害很大的一种疾病,家长一定要多学习这些相关知识,用针灸这种传统的方法来对宝宝进行治疗,这样才会保证宝宝的健康。

相关推荐

小儿麻痹症是不是遗传病
小儿麻痹症不是遗传病,是不会造成遗传的。所谓的遗传一般是父母有,孩子也会有,而小儿麻痹症又称为脊髓灰质炎,是由肠道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多见于五岁以下的孩子,病变主要在脊髓灰质的部位。临床表现特点是分布不规则和程度轻重不等的肌肉迟缓性麻痹,大部分病例可治愈,少部分病例可留有瘫痪后遗症,但不会引起智力障碍。我国因为小儿麻痹减毒活疫苗的接种列入我国儿童计划免疫当中,多年来,由于疫苗的广泛推广应用,小儿麻痹症目前在我国基本上处于一个消灭的状态。
语音时长 01:00

2021-12-30

75828次收听

小儿麻痹症的治疗
小儿麻痹症可以说是对孩子伤害很大的疾病,也是很严重的疾病,在治疗小儿麻痹症的时候,除了要对小儿麻痹症患者的身体进行治疗,还要在心理上让小儿麻痹症患者能够保持一个正确的治疗态度,今天就为大家简单的讲解一下小儿麻痹症的治疗。治疗原则是减轻恐惧,减少骨骼畸形,预防及处理合并症,康复治疗。
小儿麻痹症会死吗
很多小孩得了小儿麻痹症,然而小儿麻痹症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影响很大,也会让家长们都比较揪心,人们都很关心的一个问题就是小儿麻痹症会死吗,专家就告诉我们,只要积极正确的治疗就不会的,下面看看它的治疗有哪些。
小儿麻痹症是否传染
小儿麻痹症又被称为脊髓灰质炎,多见于儿童身长,小儿麻痹症让患儿的家庭陷入了巨大的痛苦之中,很多家长对于该疾病并不是很了解,都会问到,小儿麻痹症是否传染呢,今天一起来听一听专家们的介绍吧,希望能够给您带来更多的帮助。
小儿麻痹症什么不能吃
小儿麻痹症的发生,让孩子的正常发育受到了严重的威胁,所以应该及时治疗,在治疗的过程中小儿麻痹症的饮食也很关键,健康的饮食不仅能够帮助小儿麻痹症患儿增强虚弱的体质,从而给其补充缺失的营养,那么,小儿麻痹症什么不能吃?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小儿麻痹症会不会传染
小儿麻痹症的出现,现在已经造成了很多的家庭,出现了很多孩子出现瘫痪,这种疾病出现在我们一些家庭当中会造成我们家庭当中的很多孩子出现无法正常的发育有的时候会影响到患者的生活,有的时候也会让孩子生活当中无法正常的自理
小儿麻痹症症状
小儿麻痹症状有发热、肌肉酸痛、恶心、呕吐等表现。小儿麻痹症的症状分为麻痹前驱期,然后瘫痪前期、瘫痪期、恢复期、后遗症期。前驱期主要以发热表现为主,伴有全身中毒症状,如说发热、肌肉酸痛、不适。有的患儿还会有腹痛、消化道的表现,以及呼吸道的一个表现,如说轻度的咳嗽、咳痰、流鼻涕、然后头疼、还有腹痛、腹泻,甚至有恶心、呕吐等表现。一般情况下持续1至4天,之后就进入了瘫痪前期,也有的患儿是没有前期的表现,直接进入了一个瘫痪的前期。这个时间段,主要表现的就是以发热为主,一般情况下发热逐渐减退,然后逐渐进入了一个瘫痪期,瘫痪期多数在发病后的2至7天出现,进展到一侧的肢体出现了运动的一个障碍,进而出现了肌张力,肌力的一个下降,同时也伴有关节和肌肉的一个疼痛,或者出现了一个二次发热。进入了瘫痪期的时候,最早的表现可能体温是消退的,进入瘫痪期的时候体温又复生,然后迅速得出现肢体的一个肌张力和肌力的一个下降,单侧肢体为主之后,严重的会出现肌肉萎缩综合症。之后逐渐会进入了一个恢复期,恢复期持续时间非常的长,部分患儿可以自行恢复,但大多数患儿会留有不同程度的一个后遗症。恢复期有的时候是1至6个月,有的时候长达8个月,甚至时间更长。
语音时长 01:42

2020-03-12

63193次收听

小儿麻痹症有哪些症状
小儿麻痹症的症状分为四期:前驱期、瘫痪前期、瘫痪期、恢复期。一、前驱期,前驱期主要表现是有发烧、有食欲不振、有多汗、有频繁的烦躁和全身的感觉过敏,也可以见有恶心、呕吐、有头痛、咽喉部的疼痛、有便秘、还有弥漫性的腹痛、可有鼻炎、咳嗽、腹泻等表现,前驱期也是在病毒感染以后,持续在1到4天。二、瘫痪前期,多数患者是由前驱期进入瘫痪前期,少数于前驱期的症状消失数天后,再次发烧进入瘫痪前期,也可以无前驱期症状,而从瘫痪前期开始,患儿可又出现有高烧、有头痛、有颈背四肢的疼痛,活动或者是变换体位时候疼痛加重,同时有多汗、皮肤的发红、烦躁不安等兴奋症状和脑膜刺激症阳性神经系统的反应。三、瘫痪期,在起病后的2到7天,或者第二次发烧后的1到2天,出现不对称的肌群的无力或者是弥漫性的瘫痪,随着发热而加重,热退后瘫痪不再进展,没有感觉障碍,大小便功能障碍比较少见。根据病变部位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第一个脊髓型是最常见的,第二个是延髓型又称球型,第三个是脑型,脑型比较少见,第四个是混合型,几种表现同时存在。四、恢复期,在瘫痪后的1到2周,瘫痪从肢体远端开始恢复,持续数周到数月,病人8个月内可以完全恢复,严重者需要6到18个月,或者是更长的时间。五、后遗症期,后遗症期主要是严重受累的肌肉出现了萎缩,神经功能不能恢复,造成受累肌肉、受累肢体的畸形。
语音时长 02:13

2020-02-21

57755次收听

小儿麻痹症是如何引起的
小儿麻痹症又叫脊髓灰质炎,一般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一种疾病,患病主要原因是由于环境影响。小儿麻痹症的病毒是经过口、咽喉、肠道等进入人体,而免疫力低的人群易感染,所以在平时一定注意卫生。小儿麻痹虽然易感染,但也不要过于害怕,因为通过打疫苗可以控制传染。没有接种小儿麻痹症疫苗或接种不成功的人,如果疫苗过期,热水服用或没有按规定服完小儿麻痹症糖丸,容易患小儿麻痹。此病需对症处理,避免疾病发展到瘫痪期,影响孩子生长发育。小儿麻痹症起病,首先有发烧、头痛、腹泻、呕吐和全身不舒服,家长往往认为是伤风感冒或消化不良,很少在早期被诊断出,脊髓灰质炎基本都以感冒在治,因此漏诊率非常大。经过1到4天以后,烧退后再次发烧,而且比第一次还高,且突出的表现是自觉过敏、疼痛,不让别人触碰,同时伴有脸红、头痛、咽喉痛、呕吐、多汗,接着出现嗜睡等症状,经过3到7天后出现麻痹,脊髓灰质炎病毒侵犯了脊髓的前角细胞,引起一系列神经症状。常见部位是下肢,麻痹出现一周,如果不继续发展,可逐渐恢复。
语音时长 01:48

2020-02-21

57371次收听

小儿麻痹症可能会遗传吗
小儿麻痹症又叫做脊髓灰质炎,这是一种急性的传染病。因为是病毒侵入到人体血液循环系统当中而引起来的,部分病毒的话会侵入到神经系统。之所以叫做小儿麻痹,是因为发病的患者一般都是1到6岁的儿童。主要的症状会有发烧、全身的不舒服,严重的时候会有四肢感觉很痛甚至发生瘫痪。流行时以隐匿感染和无瘫痪病例比较多。儿童发病较成人高,普种疫苗前婴幼儿患病比较多。至50年代末,普遍采用疫苗预防本病后其发病率已经大大下降。这些病毒感染并不会造成患者出现一些基因染色体的变异。所以的话,小儿麻痹症的患者不会遗传给后代的,大家可以放心。
语音时长 01:03

2020-02-21

55289次收听

02:44
小儿麻痹症传染吗
小儿麻痹症在我国传染病法中属于乙类传染病,对小孩损害是非常严重的,它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来的,主要通过的是粪口途径的传播,人是唯一的数组,通过感染的粪口途径在人人之间传播。最危险的传染源,是小儿麻痹症患者以及无症状的带菌者,和粪便中脊髓灰质炎病毒阳性的患儿。一旦引起传播后果是比较严重的,容易引起严重的运动神经性的瘫痪等一些肢体的运动障碍的后遗症。小儿麻痹症一旦有感染传播还是比较快的,潜伏期是1~2周左右,如果接触了这样的病人,要及时进行接触物的消毒,保持卫生,避免通过粪口途径感染几脊髓灰炎病毒。
02:28
小儿麻痹后遗症有哪些
麻痹后遗症伴有各种关节的畸形,如说膝关节的挛缩足外翻;两侧肢体的长短的不对称,是关节的变形之后导致的不对称;还有肌肉萎缩综合症,受累肢体的肌肉萎缩。小儿麻痹学名叫脊髓灰质炎,是脊髓灰质炎病毒所致的脊髓前角运动细胞的损伤,导致相关性的症状的出现。恢复期时间很长,有的长达6到8个月,甚至时间更长。出现后遗症多数是肌肉运动损伤之后,引起的肌肉萎缩,肌肉萎缩导致了各种各样的畸形,如关节的畸形,多数是一侧肢体的瘫痪,脊髓前角是双侧支配的,一侧的损伤之后双侧交叉支配,导致的相关支配的肌肉的运动不能,肌张力下降,出现了麻痹瘫痪的表现,所以多数是单侧的非对称性的,远端重于近端的临床的表现。
03:07
小儿麻痹症能治好吗
目前尚无药物可以控制瘫痪的发生和发展,主要是对症处理和支持治疗。治疗的原则是减轻恐惧,减少骨骼的畸形,预防和处理并发症,康复的治疗。首先要卧床休息,患者卧床持续至热退一周,隔离40天,以后避免体力活动至少两周,卧床时使用脚踏板,使脚和小腿有一定的正确的角度,有利于功能的恢复。第二叫对症治疗,可使用退热剂,退热镇痛类药物,缓解全身肌肉的痉挛不适和疼痛,每2到4小时可以热敷一次,每次15到30分钟。热水浴也有良好的效果,特别是对于年幼儿,与镇痛药合用有协同作用。
02:03
小儿麻痹症会遗传吗
小儿麻痹症又叫做脊髓灰质炎,是一种急性的传染病。因为是病毒侵入到人体血液循环系统当中而引起来的,部分病毒的会侵入到神经系统。之所以叫做小儿麻痹,是因为发病的患者一般都是1到6岁的儿童。主要的症状有发烧、全身的不舒服,严重的时候会有四肢疼痛甚至瘫痪。流行时以隐匿感染和无瘫痪病例比较多。儿童发病较成人高,普种疫苗前婴幼儿患病比较多。至50年代末,普遍采用疫苗预防本病后其发病率已经大大下降。这些病毒感染并不会造成患者出现一些基因染色体的变异。所以,小儿麻痹症的患者不会遗传给后代的。
01:56
成人小儿麻痹后遗症还能矫正吗
比较严重的肌肉力量丧失,对后期的治疗效果可能会有一些影响。进入成年以后治疗小儿麻痹,一般通过手术治疗都可以得到很好的纠正,可以让髋关节实现伸直,让肢体的受力面等长膝关节也能伸直,马蹄足也能放平,但是比较严重的肌肉力量丧失,对后期的治疗效果可能会打一些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