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咽喉疱疹怎么办
儿童咽喉疱疹可通过抗病毒治疗、局部用药、补液支持、物理降温、口腔护理等方式缓解。咽喉疱疹通常由病毒感染、免疫力低下、接触传染源、环境刺激、过敏反应等原因引起。
1、抗病毒治疗
病毒感染是儿童咽喉疱疹最常见的原因,主要由柯萨奇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引起。可遵医嘱使用阿昔洛韦颗粒、更昔洛韦分散片、利巴韦林喷雾剂等抗病毒药物。患儿可能出现发热、咽痛、拒食等症状,需监测体温变化。
2、局部用药
咽喉局部用药可缓解疼痛和炎症。可使用开喉剑喷雾剂、西瓜霜喷剂、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等药物。用药前需清洁口腔,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家长需观察用药后是否出现黏膜刺激等不良反应。
3、补液支持
因咽痛导致进食困难时需加强补液。可少量多次饮用温凉流质食物如米汤、果汁等,必要时静脉补充葡萄糖电解质溶液。家长需记录每日出入量,观察有无脱水表现如尿量减少、口唇干燥等。
4、物理降温
体温超过38.5℃时可采用物理降温。用温水擦拭腋窝、腹股沟等部位,避免使用酒精擦浴。可配合使用退热贴,每4小时更换一次。家长需注意监测体温变化趋势,防止高热惊厥。
5、口腔护理
保持口腔清洁有助于疱疹愈合。可用生理盐水或碳酸氢钠溶液漱口,每日3-4次。婴幼儿可用棉签蘸取溶液轻柔擦拭口腔黏膜。护理后半小时内避免进食饮水,家长操作时需注意动作轻柔。
患儿应保持环境通风,避免接触其他儿童防止交叉感染。饮食选择温凉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粥、蒸蛋等,避免酸性或坚硬食物刺激疱疹。保证充足休息,恢复期间避免剧烈活动。家长需密切观察疱疹变化情况,如出现持续高热、精神萎靡、尿量明显减少等症状应及时复诊。日常注意培养儿童勤洗手习惯,加强营养提高免疫力,在疱疹高发季节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