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处长骨痂的感觉是什么
骨折处长骨痂的感觉通常表现为局部酸胀、轻微刺痛或发痒,可能伴随患处发热感。骨痂形成是骨折愈合的重要阶段,主要由成骨细胞增殖和钙盐沉积引起。
骨折后5-14天开始形成纤维性骨痂时,患处可能出现持续性的酸胀感,这种不适在夜间或活动后可能加重。随着软骨痂逐渐钙化转变为硬骨痂,约2-4周时可能产生针刺样感觉,尤其在天气变化或触碰患处时明显。部分患者会描述为类似蚂蚁爬行的瘙痒感,这是由于新生血管和神经末梢生长刺激所致。局部皮肤温度轻度升高也较常见,与修复过程中血流增加有关。
骨痂生长期间的不适感多数无需特殊处理,但应避免过度活动或按压患处。若出现剧烈疼痛、红肿加剧或皮肤破溃,需警惕感染或愈合异常。临床可通过X线检查观察骨痂形成情况,通常纤维性骨痂在X线下不显影,硬骨痂可见模糊云雾状阴影。
骨折恢复期应保证每日摄入800-1000毫克钙质和15微克维生素D,适量食用乳制品、深绿色蔬菜及海产品。患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等长收缩训练,避免肌肉萎缩。定期复查X线确认骨痂生长进度,硬骨痂完全形成通常需要3-6个月,期间需遵医嘱逐步增加负重训练。注意观察肢体远端血液循环和感觉变化,出现异常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