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宫寒呢
宫寒是中医术语,指女性因寒邪侵袭或阳气不足导致胞宫(子宫)功能失调的病理状态,主要表现为小腹冷痛、月经异常、畏寒肢冷等症状。
1、寒邪内侵
长期受凉、贪食生冷或居住潮湿环境可能导致寒邪侵入胞宫。典型表现为经期小腹冷痛拒按、得热痛减,经血色暗有血块。日常需注意腹部保暖,避免冷水刺激,可遵医嘱使用艾附暖宫丸、少腹逐瘀颗粒等温经散寒的中成药调理。
2、阳气虚弱
先天体质偏寒或久病耗伤阳气时,胞宫失于温煦。常见月经后期、量少色淡,伴随腰膝酸软、夜尿频多。建议通过艾灸关元穴、三阴交穴温补阳气,食疗可选用当归生姜羊肉汤,药物调理需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右归丸、金匮肾气丸等。
3、气血运行不畅
情志抑郁或久坐少动易致气滞血瘀,加重宫寒症状。多表现为经前乳房胀痛、经行不畅有紫黑血块。适当运动促进气血流通,可配合红花逍遥片、血府逐瘀胶囊等活血化瘀类药物,但须排除器质性疾病后使用。
4、慢性妇科炎症
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可能继发宫寒样症状。除畏寒表现外,多伴有白带异常、性交痛等。需完善妇科检查,针对原发病治疗,如桂枝茯苓胶囊配合抗生素,禁止自行长期使用温热类药物掩盖炎症。
5、内分泌失调
多囊卵巢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内分泌疾病可能表现为宫寒。典型特征包括月经稀发、肥胖、毛发旺盛等。需检测性激素六项和甲状腺功能,确诊后使用炔雌醇环丙孕酮片、左甲状腺素钠片等规范治疗。
宫寒调理需辨证施治,避免盲目进补。日常保持适度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冬季注意腰腹保暖,饮食宜温忌生冷,经期可饮用红糖姜茶缓解不适。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排除器质性疾病,所有药物使用均须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禁止自行长期服用温热类药材以免破坏阴阳平衡。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