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症状为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疱疹或溃疡,可能伴随发热。常见病原体包括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多发于5岁以下儿童。
1、传播途径
手足口病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病毒存在于患者唾液、疱疹液及粪便中。接触被污染的玩具、餐具或毛巾可能感染,呼吸道飞沫传播也是重要途径。家长需注意儿童个人卫生,避免与患者共用餐具。
2、典型症状
发病初期表现为低热、食欲不振,1-2天后口腔黏膜出现疼痛性小水疱,手、足、臀部出现红色斑丘疹。部分患儿可能出现咳嗽、流涕等呼吸道症状。疱疹破溃后形成溃疡可能导致进食困难。
3、疾病进程
多数患儿症状轻微,7-10天可自愈。少数病例可能发展为脑膜炎、脑炎等重症,出现持续高热、肢体抖动、呼吸困难等症状。肠道病毒71型感染更易引起神经系统并发症。
4、诊断方法
医生通常根据典型临床表现诊断,必要时通过咽拭子或粪便样本进行病毒核酸检测。血常规检查可能显示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升高,C反应蛋白一般无明显增高。
5、预防措施
保持手部卫生是预防关键,饭前便后需用肥皂洗手。流行期间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患儿应隔离至症状消失后1周。目前已有针对肠道病毒71型的灭活疫苗,可预防重症手足口病。
患儿饮食宜选择温凉流质食物如米汤、豆浆,避免酸性或坚硬食物刺激口腔溃疡。衣物应选择柔软透气的棉质材料,剪短指甲防止抓破疱疹。体温超过38.5℃时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或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退热,出现嗜睡、持续呕吐等重症表现须立即就医。
相关推荐









为你推荐
科普文章
科普文章
热门问题
专家答疑
- 1 什么是手足口病手足口病初期症状
- 2 手足口病严重吗
- 3 什么是手足口病
- 4 手足口病是如何引起的?
- 5 手足口病是怎样造成的
- 6 手足口病是怎么引起的
- 7 手足口病是否严重
- 8 如何避免手足口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