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压缩性骨折没有动手术怎么办
脊柱压缩性骨折未手术时可通过卧床休息、支具固定、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康复训练等方式干预。脊柱压缩性骨折通常由骨质疏松、外伤、肿瘤转移等因素引起,表现为局部疼痛、活动受限、身高缩短等症状。
1、卧床休息
急性期需严格卧床2-4周,选择硬板床并保持脊柱轴向翻身,避免弯腰或扭转动作。卧床期间可通过双下肢踝泵运动预防深静脉血栓,每日重复进行10-15次。若疼痛缓解可逐步尝试侧身起坐,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2、支具固定
佩戴定制胸腰骶支具可限制脊柱活动,减轻椎体压力。支具需每日佩戴18-20小时,持续3-6个月。选择前开式支具便于穿脱,佩戴时需确保髂嵴与肋弓下缘受力均匀,避免皮肤压疮。支具治疗期间应定期复查X线评估骨折愈合情况。
3、药物治疗
疼痛明显时可遵医嘱使用洛索洛芬钠片、塞来昔布胶囊等非甾体抗炎药。骨质疏松患者需联合阿仑膦酸钠维D3片、碳酸钙D3咀嚼片进行抗骨松治疗。严重疼痛可短期使用盐酸曲马多缓释片,但需警惕药物依赖风险。所有药物使用均需排除胃肠道出血及肝肾禁忌证。
4、物理治疗
骨折稳定后可进行脉冲电磁场治疗,每日1次连续4-6周,有助于促进骨痂形成。疼痛缓解后采用超声波治疗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每次10分钟每周3次。恢复期配合低频电刺激可增强腰背肌力量,但需避免直接作用于骨折椎体。
5、康复训练
伤后6周开始五点支撑法训练,每日3组每组10-15次。8周后进阶至飞燕式锻炼,配合呼吸训练增强核心肌群稳定性。所有训练需遵循无痛原则,出现疼痛加重立即停止。康复期间可辅助水中步行训练减轻脊柱负荷。
未手术患者需持续补钙和维生素D,每日摄入牛奶300-500毫升、深绿色蔬菜200克以上。戒烟限酒避免咖啡因过量,防止骨质疏松加重。每月监测身高变化,若出现新发疼痛或驼背加重需及时复查MRI。建议使用防滑垫和扶手等居家适老化改造,降低跌倒风险。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女性绝经后及老年男性应每年筛查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