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治慢性肠胃炎有什么中药

发布时间:2020-09-1651039次浏览

慢性肠炎是很易出现反复发作的,尤其是对于一些饮食无度的患者来说,更容易因为饮食不当而导致病情加重或反复。对于慢性肠炎,病程是很长的,主要还是要靠平时的调养,因担心经常服用一些西药会有副作用,所以我们看看治慢性肠胃炎的中药有哪些?

1、首先就是对于脾胃湿热证的慢性肠炎患者,是可以选择下面的中药方来治疗的,主要是苍术、枳实、川朴、藿香、半夏,另外加茯苓,薏苡仁,陈皮,蔻仁煎汁服用,前面五味药先放,后放后四味药,如果患者有恶心症状的,可另加苏叶黄连。

2、而对于胃阴不足证的慢性肠炎患者,可用选择沙参、大白芍,玉竹、石斛,麦冬、乌梅,甘草治疗。如患者经常出现口干舌红的可加石膏、知母、玉竹、竹叶,胃口不好的可以加谷麦芽。

3、另外还有肝胃不和证的慢性肠炎,可选择佛手加大白芍,还有柴胡以及延胡索盟主金铃子和制香附,然后可根据不同症状来进行药物的加减,像便秘可加制大黄,胃口差加山楂、六曲、鸡内金等。

对于慢性肠炎的治疗,除了药物方面,其实日常生活饮食各方面的调理也是特别重要的,所以有慢性肠炎的患者一定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注意饮食卫生,避免一些可导致肠炎加重的食物,如生冷,油腻,刺激类食物等等。

相关推荐

03:12
吃了东西肚子咕咕叫是什么病
即使不饿肚子还是咕咕叫,并且伴随腹痛,可能是身体出现消化系统的问题。很多人吃过饭之后不运动,肠胃的运动速率会受到影响,消化能力降低,自然会出现消化不良。肠胃炎也会出现肚子咕咕叫,肠胃炎的病因非常多,比如食物受到细菌感染,放在冰箱里的食物在加工时没有煮熟,或者是半熟的食物,饮食的器皿不卫生,都可能会引起肠胃炎。此外,进食太快也会引起肚子咕咕叫,在吃饭的过程中速度比较快,狼吞虎咽,或者是吃饭的时候在不停的说话,都可能导致气体伴随食物进入口腔而进入胃肠道,也会出现肚子咕咕叫。
肠道功能紊乱多久能治好
肠道功能紊乱,又称为胃肠神经官能症,是一组胃肠综合征。患者都表现是胃肠的运动和分泌性的失调,但是没有器质性的改变,不包括其他系统的疾病引起的肠功能紊乱,主要是高级神经活动发生障碍引起的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所导致。一般来说,它多久能治好是因人而异。首先治好不太好定义,通过治疗,然后让它真正再不复发,其实这个要求太高,目前来说很难达到一次性治好,再不复发。如果是病因学比较简单,比如我们给一些肠道调节菌群,给一些胃肠动力,就有可能有一部分患者会改善,这个改善有可能三天五天症状就好了,但是有一部分人心理压力比较大,然后反反复复失眠,这部分患者其实哪怕是过了一个月两个月,患者的症状也很难得到改善。所以肠功能紊乱多久能治好,这个是因人而异,有可能一周两周症状就明显缓解,也有可能好几个月症状也很难得到明显的改善。
语音时长 01:31

2021-05-12

82523次收听

急性肠胃炎的表现是什么
急性肠胃炎的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等,严重者可致脱水、电解质紊乱、休克等,病人多表现为恶心、呕吐在先,继以腹泻,每日数十次不等,大便多呈水样,深黄色或带绿色,恶臭等症状,症状有轻重,并不是所有患者都会出现上述所有症状,临床上腹泻、腹痛多见,严重者可有发热、寒战。
小孩肠胃炎吃什么药
胃肠炎多由于细菌及病毒等感染所致,主要表现为上消化道病状及程度不等的腹泻和腹部不适,随后出现电解质和液体的丢失,饮食不洁是引起急性胃肠炎最主要的病因,具体的治疗需要根据病情而定,尤其是小孩子肠胃炎要及时治疗,那小孩肠胃炎吃什么药呢?
得了肠胃炎后如何调理身体
肠胃炎这个疾病可大可小的,如果没有及时得到调理的话,可是会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的,同时还会影响到患者的身体,可能会引起身体的其他疾病的发生,因此患者在治疗疾病的同时,日常护理也是很重要的,那么得了肠胃炎后如何调理身体呢?
02:55
肠胃炎吃什么食物好
建议患者不要禁食,可以摄入容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比如一些粥类,在粥中可以加一些糖,也可以加些盐,以促进电解质补充,也可以吃一些软烂的面条,做到少食多餐。急性胃肠炎患者在发病之前都有不洁的饮食史,无论是喝啤酒、吃烧烤、吃麻辣烫等,吃这些难以消化的或者不是很洁净的食物,也有患者是因为吃了变质的,或者是腐败的食物,导致了急性胃肠炎的出现。急性胃肠炎一旦出现,就会有非常严重的症状,如恶心、呕吐、发烧、腹泻、腹痛。
肠胃炎一直拉肚子怎么办
肠胃炎拉肚子,建议可以服用一些消炎止泻的药物,比如说复方黄连素片,诺氟沙星胶囊,蒙脱石散等。建议及时就诊,可能需要做血常规,便常规,离子测定等检查,看看大便中有无白细胞,血常规中白细胞的情况,了解有无细菌感染,有可能还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如果腹泻严重,考虑还可能会脱水,可能需要补充液体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注意,不吃生冷辛辣刺激之物,以免刺激胃肠粘膜,吃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比如小米粥,面片汤等。如果患者现在没有服药的情况,如果使用消炎药的话,抗生素类的可以停止,建议服用一些乳酸菌素片或者是整肠生胶囊。还要对饮食一定要注意,不要吃生冷、硬、辛辣、刺激性的食物,要吃一些简单易消化的食物,比如说米粥、疙瘩汤、面条这些情况,要保持定时、少量、多餐这样进行饮食,还有晚上不要熬夜、不要吃海鲜类、也不要生气,晚上睡觉保证睡眠质量,一定要注意卫生饮食的卫生。
语音时长 01:31

2020-02-17

60281次收听

不消化胃胀了该怎么办
如果您经常地感觉到腹部胀气、胀满、打嗝,感觉吃进去的食物没有消化和吸收,这种情况下该怎么办?这种情况之下,我的建议还是尽快地就医、就诊,为什么这样说。因为消化管道也好,比如说胃、食管和肠道,它有一些疾病,甚至是一些早期的癌变的疾病,都没有很特异性的症状、很严重的症状,它通常也会表现为轻微的呃逆、腹部的不适、腹部的胀满,通常也有这样的症状。当然了一些良性的疾病也会有着这样的症状,恶性和良性的疾病在无法区分的时候,这种时候一定要建议您及时地到专业的、正规的医院就医就诊,让医生评估一下您腹部的胀气、胀满究竟是什么原因所造成的,这样才能够使您减少这种恶性疾病所延误带来的一系列很严重的后果。
语音时长 01:35

2020-02-14

56468次收听

02:51
慢性肠炎怎么治疗
针对慢性肠炎的治疗,首先需要明确慢性肠炎的诊断,找出引起慢性肠炎的病因,进行对因治疗。慢性肠炎的患者通常出现腹痛、发热、拉肚子的表现。此外患者还会出现肠炎特异性的表现,即大便性状、形状、次数的改变,如大便不成形、稀水样大便、糊样大便、大便次数增加等。细菌的感染是慢性肠炎最常见的病因,通常由于进食不洁食物引起,造成肠道黏膜的水肿、充血、炎症;还有一些特殊的细菌感染,比如肠道的结核造成感染,又称肠结核。此外自身免疫系统对肠道的攻击,以及其他的一些血管性的因素均可造成慢性肠炎。
02:26
肠胃炎肚子痛怎么缓解
肠胃炎最常见的症状是腹泻、腹痛、呕吐,出现腹痛原因是肠黏膜膜处于激惹的状态或者肠道内有细菌感染造成肠蠕动增加。治疗上是针对原发病的治疗,细菌性的感染,需要广谱的抗生素,比如头孢三代、喹诺酮类的药物,口服或者输液治疗,如果失液量较大,需要患者禁食,积极的口服补液盐或者输液治疗,经过积极的补液、抗生素、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的治疗后,腹痛不能明显缓解,需要警惕,有没有其他疾病,比如阑尾炎、出血坏死性小肠炎,此时需要些相关的病原学检查,如血培养、大便培养、腹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腹部CT、核磁、超声等来进一步的明确诊断和鉴别诊断。
01:40
慢性肠胃炎注意什么
慢性肠胃炎的患者由于胃肠道比较敏感,平常饮食要避免一些辛辣刺激的冷的产气多的食物,也要避免一些容易引起腹泻的食物,比如有一些患者服用海鲜或者是鲜牛奶容易腹泻,这些患者要注意避免这些食物,另外有一些患者胃肠道的症状和情绪刺激精神紧张有关系,该类患者要注意调节自己的情绪,避免情绪过度紧张。另外患者要注意增强体质,适当的增强体育锻炼,体育锻炼是很好的放松自己的方式,而且还可以增强体质。
急性肠胃炎脱水的症状
急性肠胃炎所造成的脱水时主要表现为口干舌燥、眼窝凹陷、皮肤失去弹性、头晕头痛、全身乏力等等。严重的脱水还会造成循环血量减少,引起肾功能不全和休克,表现为脉搏细速、肢端湿冷、血压下降、少尿无尿,进一步发展还会引起谵妄、嗜睡、意识不清、昏迷等精神症状,还需要根据脱水的具体类型,脱水的等级也分为三度:第一,轻度脱水,失水量占体重的2%~3%,或体重减轻5%,仅有一般的神经功能症状,比如说头晕、头痛、四肢无力、皮肤弹性稍有降低。第二,中度的脱水,失水量占体重的3%~6%,或体重减轻5%到10%。脱水的体表征已经很明显了,除了出现一级的脱水情况以外,开始出现循环功能不全的症状。第三,重症的脱水,失水量占体重的6%以上,或体重减轻10%以上。症状比以前加重,甚至出现休克和昏迷。
语音时长 01:39

2019-10-25

58005次收听

急性肠胃炎怎么吃药
急性肠胃炎应该吃止泻药物、抗感染药物和抗病毒药物。一、给予适当止泻药,包括胃黏膜保护剂、解痉止疼药等,如果患者腹痛很严重,可以给予一些解痉止疼药,口服或者肌肉注射都可以。二、可以适当的给患者用一点胃肠道菌群失调的调节剂,让患者感觉舒服一点。三、当诊断是感染性腹泻时,可以适当的用一些抗生素,抗感染药物包括抗病毒的药物,一般情况下,日常生活中纯饮食不当造成轻型的胃肠炎,不推荐使用抗生素。四、给予患者基本的营养支持,评估一下患者脱水的严重程度,如果轻型的脱水,口服补液盐进行电解质的调理。另外要吃低脂肪、甚至无脂肪的纯淀粉类的食物。五、当患者急性肠胃炎的原发病变并不在肠道或者是在其他部位上时,还要有针对原发病治疗。
语音时长 02:16

2019-05-16

69352次收听

餐后发作性腹痛要和哪些疾病相鉴别
缺血性肠绞痛(ischemicintestinalcolic)亦称慢性肠系膜缺血,是指反复发作的餐后剧烈阵发性上腹部绞痛或脐周围疼痛。典型的临床表现:餐后发作性上腹痛,因常不敢多食而致体重下降,甚至腹胀、腹泻等。下面介绍餐后发作性腹痛要和哪些疾病相鉴别。
餐后发作性腹痛临床如何诊断
疼痛常位于上腹部或脐周,亦可呈弥漫性,可放射至后背及颈部。典型的症状是在饱餐后15~60min,持续2~3h,病初可为阵发性钝痛,随着病情的进展,症状可逐渐加重呈持续性钝痛和痉挛性绞痛,偶有剧烈性绞痛。可伴有恶心、呕吐等,这是因为,此时的血供不能满足小肠消化功能的需要所致,症状与摄食量平行。下面介绍餐后发作性腹痛临床如何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