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是怎么引起的原因
肝癌可能由慢性病毒性肝炎、长期酗酒、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黄曲霉毒素暴露及遗传代谢性疾病等原因引起。肝癌的发生通常与肝脏长期慢性损伤导致肝细胞异常增生有关。
1、慢性病毒性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肝癌的主要致病因素。病毒持续复制会导致肝细胞反复损伤和修复,进而诱发肝纤维化、肝硬化。患者可能出现乏力、食欲减退、肝区疼痛等症状。临床常用恩替卡韦片、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等抗病毒药物控制病情,定期监测甲胎蛋白和肝脏超声有助于早期发现癌变。
2、长期酗酒
乙醇代谢产物乙醛可直接损伤肝细胞DNA,长期饮酒会导致酒精性脂肪肝、肝炎和肝硬化。患者常见肝肿大、黄疸、蜘蛛痣等体征。戒酒是首要治疗措施,严重者可遵医嘱使用美他多辛胶囊等护肝药物,必要时需进行肝移植评估。
3、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肥胖、糖尿病等代谢异常引起的肝脏脂肪堆积可能进展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通常伴有胰岛素抵抗和血脂异常,部分会出现右上腹隐痛。改善生活方式如控制体重、增加运动是关键,可配合二甲双胍片调节代谢。
4、黄曲霉毒素暴露
霉变谷物中产生的黄曲霉毒素B1具有强致癌性,会与肝细胞DNA结合诱发突变。长期接触者可能出现慢性腹泻、肝区不适。预防需严格食品储存条件,确诊后可采用仑伐替尼胶囊等靶向药物治疗。
5、遗传代谢性疾病
血色病、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等遗传病会导致铁或异常蛋白在肝脏沉积。患者可能有皮肤色素沉着、呼吸困难等全身表现。治疗需定期放血或使用去铁胺注射液,严重肝硬化需考虑肝移植。
预防肝癌需定期体检筛查高危人群,慢性肝病患者应每6个月进行肝脏超声和甲胎蛋白检测。保持健康体重,避免发霉食物,接种乙肝疫苗,控制饮酒量在每日酒精摄入不超过25克。出现持续乏力、消瘦、肝区疼痛等症状时需及时就诊肝胆外科或消化内科,早期肝癌可通过手术切除、射频消融等治疗获得较好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