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积液感染是怎么引起的
盆腔积液感染可能由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输卵管积水、术后感染、结核性盆腔炎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现为下腹坠痛、发热、异常阴道分泌物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后针对性治疗。
1、盆腔炎
盆腔炎是盆腔积液感染的常见原因,多与细菌上行感染有关。淋病奈瑟菌、衣原体等病原体通过阴道进入盆腔,引发炎症反应。患者可能出现下腹持续性疼痛、性交痛、排尿困难等症状。治疗需遵医嘱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盐酸多西环素片、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等药物,同时避免性生活至炎症消退。
2、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能导致陈旧性血液积聚在盆腔,继发感染。异位的子宫内膜组织随月经周期出血,形成巧克力囊肿或粘连,表现为进行性痛经、不孕、性交不适。临床常用布洛芬缓释胶囊缓解疼痛,醋酸亮丙瑞林微球抑制卵巢功能,必要时需腹腔镜手术清除病灶。
3、输卵管积水
输卵管炎症或阻塞可形成输卵管积水,液体倒流至盆腔引发感染。患者常有慢性下腹隐痛、腰骶酸痛,急性发作时伴随发热。超声检查可见腊肠样扩张的输卵管。治疗需根据病情选择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抗感染,或行腹腔镜下造口术、输卵管切除术。
4、术后感染
人工流产、宫腔镜等妇科手术后,若器械消毒不彻底或护理不当,可能引起盆腔感染。表现为术后持续发热、脓性分泌物增多、切口红肿等。需严格无菌操作预防,发生感染时使用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联合治疗,严重者需手术引流。
5、结核性盆腔炎
结核分枝杆菌经血行播散至盆腔,可形成包裹性积液伴低热、盗汗、消瘦等全身症状。积液多为淡黄色,ADA检测阳性。需长期联合使用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吡嗪酰胺片等抗结核药物,疗程通常6-9个月,期间定期监测肝功能。
日常需注意会阴清洁,避免不洁性生活;急性期卧床休息,下腹部热敷可缓解疼痛;饮食宜清淡高蛋白,如鸡蛋羹、清炒西蓝花等,避免辛辣刺激;治疗后定期复查超声观察积液吸收情况。若出现持续高热、阴道大量排液等需急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