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怎么正确诊断睾丸癌

28267次浏览

睾丸癌是一种发生在男性睾丸组织的疾病,其发病原因具有不确定性,因此治疗比较麻烦。睾丸癌的前期症状并不明显,因此不易发现。一旦发现几乎都是恶性的,因此正确诊断睾丸癌至关重要。那么怎么正确诊断睾丸癌呢?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下有关怎么正确诊断睾丸癌的相关知识。

正确诊断睾丸癌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第一 、实验室检查:

主要为血清Β-HCG、AFP和LDH检测,这些血清肿瘤标志物对治疗、随访和预后有重要意义。Β-HCG是由合体滋养层细胞合成,血清半衰期为 24-36小时,在绒毛膜癌、胚胎性癌和精原细胞癌患者血中升高。AFP升高见于纯胚胎性癌、畸胎癌、卵黄囊肿瘤和混合性肿瘤,但纯绒毛膜癌和纯精原细胞癌不合成AFP。

第二、影像学检查:

阴囊B超可帮助确认睾丸内的肿块,是临床首选方法。腹部盆腔CT用于了解淋巴结转移的情况,胸部平片和CT用于评价是否存在肺转移。因此,腹部/盆腔 CT是所有患者分期分级的重要依据。在治疗后的随访中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对治疗后残余肿瘤评价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第三、局部检查:

1.透光试验阴性,无波动感。但少数晚期患者由于肿瘤对鞘膜的影响,并发积液或肿瘤出血而形成血肿。过去有人主张将鞘膜积液穿刺吸尽后再行仔细检查,现已不采用,而主张作手术探查,以免伤及肿瘤,通过穿破各层被膜引致种植,影响治疗效果。

2.睾丸肿大, 有些睾丸完全为肿瘤所代替,虽可光滑,但正常的弹性消失,一般多无明显压痛。

3.睾丸肿瘤常为质地坚实的肿块,有时患者双侧睾丸大小相近,但患侧较健侧有明显的沉重感。除检查阴囊外,亦应仔细检查身体的其他部位,特别是腹部有无肿块、肝脏是否肿大、下肢有无水肿、锁骨上区淋巴结有无肿大。

睾丸肿瘤患者还应作如下的辅助性检查:如胸部与骨骼 X 线摄片、 CT检查、放射性核素扫描、 B型超声、肾盂造影、实验生化免疫测定,甚至淋巴造影,以观察或推测有无转移的范围和程度。体检可触及患侧睾丸肿大,质韧,有沉重感,透光试验阴性。睾丸肿瘤标记物、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及甲胎蛋白(AFP)浓度分别可能在精原细胞瘤、绒毛膜细胞癌、胚胎癌或混合性生殖细胞瘤患者的血清中增高。B超显示睾丸均匀性增大,回声增强而不均,血流信号强。CT检查主要观察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情况。

相关推荐

睾丸变硬是睾丸癌吗
睾丸变硬可能是睾丸癌,也可能是其他的原因,如睾丸结石、睾丸畸形等。睾丸变硬不一定是恶性肿瘤,也可能是良性肿瘤,需要及时去泌尿外科就诊。睾丸癌会引起睾丸变硬,但其硬度呈局部块状,与睾丸炎不同为均质性肿胀。睾丸变硬也有可能与睾丸积液结节化相关,部分长期久坐的患者也会出现睾丸变硬的情况,因此不能盲目的认为睾丸变硬就是睾丸癌。对于这样的患者,需要及时就诊,去专科医院,根据医生的指导合适用药,于此同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个人卫生,不要频繁进行性生活。
语音时长 01:06

2021-04-22

101540次收听

一起了解睾丸癌
睾丸癌是指睾丸细胞癌变形成的恶性肿瘤。睾丸是男性的两个性腺。它们负责制造并储存精子,同时也是男性雄激素的主要来源。睾丸位于阴茎下的阴囊结构内。睾丸癌只占男性类癌症总数的1%。睾丸癌多生于15-39岁的男性身上,是20-34之间男性最常见的癌症。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睾丸癌。
睾丸癌的护理常识
对于睾丸癌的治疗并不是一时半会就可以痊愈的,一般都要经历几个过程才能有所好转,只是在治疗过程中,基于睾丸的特殊性,患者会感觉到非常明显的疼痛感,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患者的精神负担,看不到生的希望,所以这个时候对患者的生理和心里的护理非常的重要,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睾丸癌的护理常识。
应该怎么治疗睾丸癌
睾丸癌是发生在男性睾丸组织内的一种疾病,严重影响男性身体健康以及生育能力,一般通常都是恶性的,其前期症状并不明显,很难发现,对患者的危害很大,那么一旦得了睾丸癌应该怎样治疗呢?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下有关治疗睾丸癌的方法。
睾丸癌是如何形成的
睾丸癌是如何形成的?睾丸癌这种严重的肿瘤疾病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且它的发病率在逐渐上升,让很多男性朋友都异常担心,生怕自己哪一天就会被该疾病缠身,下面我们来看看睾丸癌是如何形成的,只有了解了这些之后,才能做好防范工作。
生活中如何预防睾丸癌
睾丸癌是男性泌尿科中常见的恶性疾病,对男性的健康危害非常大。其早期症状表现的一般不是特别明显,很难发现,一旦发现几乎都是恶性的,往往错过最佳治疗期。因此男性在生活中应多注意预防,那么生活中如何预防睾丸癌呢?下面就给大家详细介绍睾丸癌的预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