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霉菌性肠炎的症状是什么
小儿霉菌性肠炎的症状主要有腹泻、腹痛、腹胀、食欲减退、发热等。霉菌性肠炎通常由白色念珠菌等真菌感染引起,可能与长期使用抗生素、免疫力低下等因素有关。
1、腹泻
腹泻是小儿霉菌性肠炎最常见的症状,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或呈水样,可能带有黏液或血丝。腹泻程度轻重不一,严重时可导致脱水。霉菌感染引起的腹泻通常持续时间较长,常规止泻药物效果不佳。家长需注意观察患儿排便情况,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2、腹痛
腹痛多表现为脐周或下腹部隐痛或绞痛,进食后可能加重。患儿可能出现哭闹不安、蜷缩身体等表现。腹痛程度与感染严重程度相关,严重时可影响患儿正常活动。家长可通过热敷缓解症状,但需警惕腹痛持续或加重可能提示病情进展。
3、腹胀
腹胀表现为腹部膨隆、触诊有气过水声,患儿可能出现嗳气、放屁增多。霉菌过度繁殖可导致肠道菌群失调,产生过多气体。轻度腹胀可通过按摩缓解,严重腹胀可能伴随呕吐,需及时就医。家长应注意记录腹胀发生时间和伴随症状。
4、食欲减退
患儿可能出现拒食、进食量减少、体重增长缓慢等表现。肠道炎症和腹胀可导致食欲下降,长期可能影响营养吸收。家长应提供易消化食物,少量多餐,避免强迫进食。若食欲减退持续超过3天或伴随明显体重下降,建议就医评估。
5、发热
部分患儿可能出现低至中度发热,体温多在37.5-38.5℃之间。发热通常提示存在全身性炎症反应,严重感染可能出现高热。家长应定时监测体温,适当物理降温,避免滥用退热药物。持续发热超过48小时或体温超过39℃需及时就医。
小儿霉菌性肠炎患儿家长需注意保持饮食卫生,避免生冷食物,适当补充益生菌。治疗期间应遵医嘱使用抗真菌药物如制霉菌素片、氟康唑颗粒等,不可自行停药。日常加强手卫生,避免交叉感染。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出现精神萎靡、尿量减少等脱水表现,应立即就医。定期复查大便常规和真菌培养,评估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