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的中医中药治疗
颈椎病可通过中药内服、外敷、针灸、推拿、拔罐等中医方法治疗。颈椎病通常由长期劳损、风寒湿邪侵袭、气血不足、肝肾亏虚、外伤等因素引起。
1、中药内服
根据辨证分型选用不同方剂,风寒湿型可用羌活胜湿汤加减,气血两虚型用八珍汤加减,肝肾不足型用六味地黄丸或独活寄生汤。常用中药包括葛根、桂枝、白芍、川芎等,具有舒筋活络、祛风散寒功效。需由中医师根据舌脉象调整组方,避免自行用药。
2、中药外敷
将活血化瘀类中药制成膏剂或酊剂局部贴敷,如伤湿止痛膏、东方活血膏等。也可用艾叶、红花、透骨草等煎汤湿热敷颈部,每次20分钟,每日1次。皮肤破损或过敏者禁用,外敷后出现红疹需停用。
3、针灸治疗
选取风池、肩井、天柱等穴位,配合电针或温针灸。每周3次,10次为1疗程,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晕针者、孕妇及凝血功能障碍患者慎用,需在正规医疗机构操作。
4、推拿按摩
采用滚法、按揉法等松解颈部肌肉痉挛,配合颈椎牵引手法。每日1次,力度以患者耐受为度。急性期、严重骨质疏松或椎动脉型颈椎病禁止暴力手法。
5、拔罐疗法
在颈肩部走罐或留罐5分钟,隔日1次,能祛除寒湿瘀滞。皮肤感染、高热患者禁用,拔罐后注意保暖避免受风。
中医治疗期间需避免长时间低头,睡眠时选择高度适中的枕头,可配合颈部米字操等舒缓运动。饮食宜温补,适量食用黑豆、核桃、羊肉等补益肝肾的食物。若出现上肢麻木加重或行走不稳等脊髓压迫症状,应立即停止中医治疗并就诊。所有中医干预均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不可替代必要的现代医学检查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