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漫性肝癌怎么办
弥漫性肝癌可通过手术切除、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介入治疗、肝移植等方式治疗。弥漫性肝癌通常由慢性肝病、病毒感染、酒精性肝病、代谢异常、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
1、手术切除
手术切除适用于肿瘤局限且肝功能良好的患者。通过切除肿瘤组织可有效控制病情进展,术后需配合辅助治疗降低复发概率。手术方式包括肝段切除、肝叶切除等,具体选择需根据肿瘤位置和范围决定。
2、靶向治疗
靶向药物如索拉非尼、仑伐替尼等可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和细胞增殖。这类治疗适用于无法手术的中晚期患者,能延长生存期但可能引起手足综合征等不良反应。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肝功能。
3、免疫治疗
PD-1抑制剂如帕博利珠单抗通过激活免疫系统攻击肿瘤细胞。该疗法对部分患者效果显著,但可能引发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如甲状腺功能异常。治疗前需进行生物标志物检测评估适用性。
4、介入治疗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将化疗药物直接注入肿瘤供血动脉并栓塞血管。这种方法能缩小肿瘤体积,为后续治疗创造条件。术后可能出现发热、腹痛等栓塞后综合征,通常1-2周内缓解。
5、肝移植
对于符合米兰标准的早期弥漫性肝癌患者,肝移植可提供治愈机会。移植后需终身服用免疫抑制剂预防排斥反应,并密切监测肿瘤复发迹象。供肝短缺和术后并发症是主要限制因素。
弥漫性肝癌患者应保持低脂高蛋白饮食,适量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避免酒精和肝毒性药物。规律进行轻度有氧运动如散步有助于维持体能,但需避免过度疲劳。定期复查肝功能、肿瘤标志物和影像学检查,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保持乐观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必要时寻求心理支持。注意预防感染,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出现发热等异常症状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