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骨髓炎是什么
急性骨髓炎是一种由细菌感染引起的骨髓及周围组织的急性炎症性疾病,常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多发于儿童及青少年。
1、感染途径
细菌可通过血行播散、邻近组织感染扩散或开放性伤口直接侵入骨髓。血源性感染多见于儿童长骨干骺端,外伤后感染常见于成年人。早期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伴随寒战高热等全身症状。
2、病理变化
感染导致骨髓腔内压力增高,形成脓肿并破坏骨小梁。脓液可穿透骨皮质形成骨膜下脓肿,严重时导致死骨形成。X线早期可见软组织肿胀,10-14天后出现骨质破坏征象。
3、临床表现
典型症状包括突发高热、患肢剧痛及活动受限。儿童多表现为烦躁不安、拒食。查体可见局部皮肤发红、皮温升高、明显压痛,可能触及波动感。实验室检查显示白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显著升高。
4、诊断方法
除临床表现外,血培养和局部穿刺液培养可明确病原体。MRI是早期诊断最敏感的影像学检查,能清晰显示骨髓水肿和脓肿范围。放射性核素骨扫描有助于多发病灶的筛查。
5、并发症风险
未及时治疗可能发展为慢性骨髓炎、病理性骨折或生长板损伤。严重者可出现败血症、感染性休克等全身并发症。婴幼儿患者可能遗留肢体短缩或成角畸形等后遗症。
急性骨髓炎患者应严格卧床休息,患肢制动抬高以减轻肿胀。保证充足营养摄入,特别是优质蛋白和维生素C。治疗期间定期复查炎症指标和影像学,观察病情变化。康复期逐步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预防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出现发热或疼痛加重应及时复诊,避免自行调整抗生素使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