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甲也会得病
指甲常见的疾病主要有甲癣、甲沟炎、甲营养不良、甲下血肿、甲黑色素瘤等。这些疾病可能由真菌感染、外伤、营养缺乏、局部压迫或肿瘤等因素引起,需根据具体病因采取针对性治疗。
1、甲癣
甲癣俗称灰指甲,主要由皮肤癣菌感染引起。表现为指甲增厚、变脆、颜色发黄或发白,严重时可能出现甲板分离。治疗可遵医嘱使用盐酸阿莫罗芬搽剂、环吡酮胺乳膏等外用抗真菌药物,或口服伊曲康唑胶囊。日常需保持足部干燥,避免与他人共用修甲工具。
2、甲沟炎
甲沟炎是甲周组织的急性或慢性炎症,多因修甲不当、嵌甲或细菌感染导致。急性期表现为红肿热痛,可能化脓;慢性期可见甲周皮肤增厚、脱屑。早期可遵医嘱使用莫匹罗星软膏,化脓时需行甲沟切开引流术。日常应避免过度修剪指甲两侧。
3、甲营养不良
甲营养不良常见于缺铁性贫血、银屑病等系统性疾病。典型表现为甲板变薄、出现纵嵴或横沟、甲面凹凸不平等。需针对原发病治疗,如缺铁者可补充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同时增加富含优质蛋白和维生素的食物摄入。
4、甲下血肿
甲下血肿多由外伤导致甲床出血引起,表现为甲下紫黑色斑块伴压痛。轻微血肿可自行吸收,严重时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甲板钻孔引流。伤后48小时内应冰敷患处,后期可热敷促进淤血消散。
5、甲黑色素瘤
甲黑色素瘤是发生在甲母质的恶性肿瘤,典型表现为甲板出现纵行黑褐色条纹且逐渐增宽。可能与长期紫外线暴露、遗传因素有关。确诊需通过病理活检,治疗以扩大切除术为主,必要时配合免疫治疗。
日常应注意指甲护理,保持手足清洁干燥,避免过度美甲或外伤。出现指甲颜色改变、形态异常持续两周以上时,建议及时到皮肤科就诊。饮食上可适当增加富含维生素A、B族维生素、钙铁锌的食物,如动物肝脏、深海鱼、坚果等,有助于维持指甲健康状态。修剪指甲时保留1-2毫米游离缘,避免剪得过短或损伤甲周皮肤。
相关推荐





